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365-366期(完成)-1.jpg

两种MEK抑制剂对儿童患者的皮肤毒性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06

美国纽约大学Needle等报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抑制剂治疗儿童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和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时,皮肤不良事件常见。患者年龄似乎与某些皮肤事件概率的增高相关。总体而言,司美替尼的不良事件不太严重,且MEK抑制剂减量或暂停的风险更低。(Pediatr Dermatol. 2024年11月7日在线版)

binimetinib和司美替尼是两种用于治疗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和丛状神经纤维瘤的MEK抑制剂。皮肤毒性通常与MEK抑制剂有关,但检查儿科患者中皮肤影响或MEK抑制剂之间毒性是否不同的研究有限。该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4月至2022年7月在纽约大学就诊的、使用了binimetinib或司美替尼的儿童神经肿瘤患者。

结果显示,46例儿童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平均年龄为11.7岁,其中23例为女性,23例为男性。

365-366期(完成)-115.jpg

2016~2022年,33例binimetinib治疗者在平均20.1个月的治疗期内有平均6次的皮肤科就诊经历,而13例司美替尼治疗者在平均10.3个月的治疗期内有平均2次皮肤科就诊经历。

总体而言,除1例患者外,其他所有患者(97.8%)都发生了皮肤病学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痤疮样皮疹(63.0%)、甲沟炎(58.7%)和干燥症(54.3%)。≥12岁儿童患者更有可能出现痤疮样皮疹(P<0.001)和脂溢性皮炎(P<0.001),而<12岁的更有可能出现干燥症(P=0.037)。

binimetinib治疗者对比司美替尼治疗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90.9% vs. 46.2%,P=0.002),因皮肤不良事件而需要减少剂量或暂停治疗的患者比例也更高(87.9% vs. 46.2%,P=0.006)。

MEK抑制剂治疗时的毛囊炎和毛发色素变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binimetinib治疗组为39.4%,司美替尼治疗组为0%,P=0.009)。皮肤病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疗效无关。

该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回顾性研究、单中心设计、两个治疗组间患者分布不均、肿瘤疗效的评估仅限于影像学数据。

(编译 郑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