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封面.jpg

胰腺导管腺癌术后预后因素的时效性影响分析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04

美国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和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Wolfgang等报告,胰腺导管腺癌(PDAC)切除术后预后因素在新辅助治疗与先手术患者中的影响具有时效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侵袭性生物学特征主导早期死亡风险,但在新辅助治疗后,随着时间推移,肿瘤生物学因素的预后重要性逐渐让位于患者虚弱程度与合并症状况。(J Natl Cancer Inst. 2025年9月3日在线版)

既往对PDAC切除术后预后因素的判定是基于风险比(HR)保持恒定的假设。然而PDAC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疾病,其条件生存率会随时间演变。本研究旨在探讨PDAC预后因素的影响是否存在时效性变化。

这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基于前瞻性维护的荷兰胰腺癌复发数据库、纽约大学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机构数据库,纳入2014年至2019年完成大体切除且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PDAC、并具备完整随访数据的患者;通过单变量Cox回归识别预后因素后,采用艾伦可加性回归模型(Aalen's models)对其时效性影响进行建模,并以累积风险图进行可视化呈现。

共纳入3104例患者,其中938例(30.2%)接受新辅助治疗,其余患者先手术。201例(6.5%)实现观察期长期生存(>5年)。艾伦模型显示脉管侵犯、周围神经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在术后2年内均具有预后意义。此后不同时间点,这些变量在新辅助治疗组中失去预后价值,而在先手术组中持续有效。同样在随访第4年期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在新辅助治疗组中显现预后价值,但在先手术组中未出现。

(编译 林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