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肝胆胰外二科/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 - 郝纯毅

郝纯毅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肿瘤医院大外科常务副主任、肝胆胰外二科/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主任、国际合作部主任、卡迪夫大学荣誉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软组织肿瘤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内分泌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首届肝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科医师协会副会长、肝胆胰外科杂志副主编等。曾赴美国加州太平洋医学中心、法国Louis Pasteur大学医学院、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先后获得1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医管局“扬帆计划”等多个项目的资助。2009年入选北京市“215人才工程”肝胆胰肿瘤外科学科带头人和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优秀人才,2017年入选北京市“高创计划”卫生领军人才以及北京市医管局“登峰”人才培养计划,2017年“敬佑生命—2017荣耀医者”公益评选中获得“金柳叶刀”奖,2020年度北京大学仲外医学奖,2022年第五届“人民名医”卓越建树奖。

长年致力于肝胆胰腺肿瘤及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外科及综合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培养了一支精诚团结、实力过硬、锐意进取的科室人才队伍。带领的团队重视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肿瘤治疗整体观,提倡“手随脑动、观念与技术相结合”的理念,注重患者人群的精准分层及量体裁衣的个体化治疗。一方面,对于经评估确有需要的患者,开展了包括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复杂胰腺癌手术、腹膜后肉瘤联合多脏器切除手术、联合肝脏劈离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ALPPS)等高难度、创新性手术,为大量求医无门的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希望;另一方面,在把握恰当适应证的前提下,团队也注重创伤控制及微创理念,积极开展了包括腹腔镜下及机器人辅助肝胆胰系统肿瘤切除、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手术等。

近年来,带领团队开展了丰富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发起或参与了多项临床研究,包括腹膜后肉瘤的围手术期化疗+靶向+免疫综合治疗、临界可切除/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转化治疗、复杂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围手术期转化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希冀以个体化综合治疗为患者带来最大程度的生存获益。

肝胆胰肿瘤方面,2007年执笔制定了我国首部大肠癌肝转移诊疗指南,并与院内相关科室成功建立了北京大学肿瘤医学院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诊治平台。200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无需人工血管替代的联合大段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表论文。2012年成功开展亚洲首例联合肝脏劈离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手术(ALPPS术)并于2014年发表论文。腹膜后肿瘤方面,2015年发表国内首个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专家共识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肿瘤诊治专家共识》,并再此基础上于2019年携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软组织肿瘤分会,发表《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创建了北京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多学科协作平台以及国内首个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6年成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软组织肿瘤分会专家委员会,为将腹膜后肉瘤的规范化治疗推广至全国做出了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