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其他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较高的心肌炎风险

发表时间:2018-04-03

    美国麻省总医院Mahmood等报告的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后心肌炎的发生率可能比我们认为的要高,在抗肿瘤治疗早期即可发生,恶性病程,大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J Am Coll Cardiol. 2018年3月13日在线版  doi: 10.1016/j.jacc.2018.02.037)

    心肌炎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常见但可能致命的毒性反应,相关研究不多。研究者发起了8家中心组成的多中心注册点,2013年11月至2017年7月,共35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发生,与105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患者随机样本进行比较,从病历中获取包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心源性休克、心脏停博、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完全心脏传导阻滞)在内的共变量信息。

    结果显示,心肌炎发生率为1.14%,中位开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至心肌炎出现时间为34天。发生心肌炎患者的年龄为65岁±13岁,29%为女性,54%未发生其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与对照者相比,接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患者心肌炎发生率更高(34% vs. 2%),糖尿病患者中心肌炎发生率更高(34% vs.13%)。

    205期(小样)-63.jpg

    中位随访102天,16例(46%)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38%射血分数正常。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心肌炎可能,94%的心肌炎病例中有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肌钙蛋白T≥1.5 ng/ml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3倍。89%的患者接受了类固醇激素治疗,激素剂量较低患者肌钙蛋白残留和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率较高。

    意大利研究者Tocchetti教授述评指出,目前研究报告的MACE率显著高于以往,需要引起注意。监测肌钙蛋白水平可能有所帮助,但心血管筛查可能没有太大价值,40%的射血分数正常的患者还是会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一般认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肌炎情况相对理想,多为自限性。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则并非如此。目前仍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反应,整合心血管-免疫-肿瘤学的评价手段有望为新型免疫疗法保驾护航。

    (编译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