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 第321322期

子宫内膜癌种系驱动因子的综合分析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Gordhandas等报告,13%未被选择的子宫内膜癌(EC)患者有种系致病变异(gPV),高外显率基因[错配修复(MMR)和同源重组(HR)]中63%的gPV表现出双等位基因失活,这可能会促进癌症的发展。这也支持了EC的种系评估,为治疗和预防癌症提供了依据。(J Natl Cancer Inst. 2023年2月6日在线版)

该研究试图确定gPV在未选择的EC患者中的患病率,确定肿瘤内双等位基因gPV,并描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在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进行临床肿瘤组织-正常组织MSK-IMPACT测序的EC患者中,≥76个癌症易感性基因接受了种系评估。在gPV患者中,通过分析杂合度缺失和体细胞PV,确定了EC中的双等位基因改变。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临床病理变量。

在1625例EC患者中,216例(13%)有gPV,15例有2个gPV。35个基因共有231个gPV(高外显率75个,中外显率39个,低/隐性/不确定外显率117个)。与没有gPV的患者相比,有gPV的患者更年轻(P=0.002),更多的是白人(P=0.009),肥胖患者更少(P=0.025),并且在肿瘤组织学分布(P=0.017)和分子亚型(P<0.001)上存在差异。

在231个gPV中,74个(32%)在肿瘤内表现出双等位基因失活。对于高外显率gPV,63%(47/75)的EC存在双等位基因改变,主要影响错配修复(MMR)和同源重组(HR)基因,包括BRCA1/2、RAD51D和PALB2。双等位基因失活在不同的分子亚型中存在差异,其中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高拷贝数(CN)亚型的失活率最高(POLE,25%;MSI-H,39%;CN-H,45%;CN-L,16%;P<0.001)。

(编译 赵英诺)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