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切除后结肠间置食管效果较好
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是一个常用的间置器官,这是由于它仅仅需要一个单一的吻合,比其他方式的重建要简单的多。而当因各种原因不能采用胃替代食管时,结肠往往也是一个常用的器官。但使用结肠进行间置需要3个部位的吻合,而且血供的处理也较复杂。同时,结肠间置的长期生活质量和食物消化能力也是医生及患者担心的问题,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
来自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Tom R. DeMeester教授等近日在《胸外科年鉴》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对这项手术操作10年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消化功能进行了客观而全面的评估。(Ann Thorac Surg. 2014年9月23日在线版)
研究纳入了在2003年前进行食管切除术并采用结肠间置食管的79例存活患者,通过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症状、消化功能满意度、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63例(80%)全部完成随访调查,其中45例经手术确诊为食管癌,18例为良性疾病。迷走神经离断的食管切除术占48%,整块切除44%,经膈食管切除术为8%。中位随访时间为13年。完成调查受试者的胃肠道生活质量中位评分为3~4分,RAND36项简易健康调查得分在全部受试者的平均水平以上。
在生活质量和消化功能方面,大部分患者没有吞咽困难(89%)、胃食道反流(84%)以及烧心(84%)症状,最常见的餐后症状是早饱(40%)。在体重方面,90%的患者的体质指数处于正常范围内。30例患者在随访当中进行了胃镜检查,检查中位时间为6年,没有患者在残余食管内出现Barrett’s不典型增生。7例患者因结肠冗长而进行了二次手术。
在手术方面,该研究主要采用左结肠动脉供血的横结肠进行间置,而这与国际目前所流行的方式是一致的。在我国,结肠间置经验较丰富的单位也同样是采用此种方式。主流观点认为,左结肠动脉的变异较少且分支较少,在血供的保持上效果更好,于是一般会采用其血供覆盖的横结肠或降结肠进行间置。一些研究认为,在术前应进行血管造影明确结肠血管的分支及状态,便于进行血管的选择。但也有研究表明,进行血管造影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外科医生进行血管选择,也不能减少吻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结肠间置食管术后的长期生活质量及食物消化功能均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绝大多数患者都没有发生吞咽困难,仅少数患者需要二次手术。这个结论将极大地鼓舞外科医生开展结肠间置食管技术的信心。
(编译 王兴 审校 杨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