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 第341342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患儿 诱导期阿哌沙班未降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美国全国儿童医院O'Brien等报告,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患儿中,诱导期添加阿哌沙班未显著改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总体而言,大出血和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性(CRNM)出血并不常见,但阿哌沙班治疗者发生CRNM出血(主要是幼儿鼻出血)的概率较高。(Lancet Haematol. 2023年11月16日在线版)

儿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高,从而导致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增高。为了探究阿哌沙班是否可以安全地降低这类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该项在9个国家74家儿科医院进行的、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Ⅲ期研究(PREVAPIX-ALL)纳入此类患者,等比分予标准治疗(SOC,无全身抗凝治疗)或按体重调整阿哌沙班剂量的治疗(诱导期间每日两次阿哌沙班),并按照年龄(<10岁 vs. ≥10岁)集中分层。

入组条件:≥1岁且<18岁;新发的ALL或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在整个诱导治疗过程中有中央静脉置管。

主要终点为盲态中央监察委员会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评估的复合终点指标——有症状的或临床无疑的静脉血栓栓塞。主要的安全性终点为大出血,次要的安全性终点包括CRNM出血。

结果显示,2015年10月22日到2021年6月4日,512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并被纳入分析,其中222例(43%)为女性,388例(76%)为白人,52例(10%)为亚裔,24例(5%)为黑人或非洲裔美国人,48例(9%)为其他种族,122例(24%)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

中位随访27天(IQR:26~28天),联用阿哌沙班组和SOC组复合性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2%和18%(RR=0.69,95%CI 0.45~1.05,P=0.080),大出血事件各2例(RR=1.0,95%CI 0.14~7.01,P=1.0),CRNM出血(主要为1级或2级鼻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11例)和1%(3例;RR=3.67,95%CI 1.04~12.97,P=0.030)。

联用阿哌沙班组和SOC组中最常见的3~5级不良事件是血小板减少症(28例 vs. 20例)、血小板计数减少(49例 vs. 45例)、贫血(77例 vs. 74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7例 vs. 2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6例 vs. 17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2例 vs. 25例)。两组共发生了5例死亡,原因是感染(SOC组3例)、心脏骤停(阿哌沙班组1例)和出血性脑窦静脉血栓形成(SOC组1例)。阿哌沙班相关死亡有1例(原因不明的心脏骤停后凝血障碍和出血)。

针对血栓形成风险特别高的患者,在潜在获益超过了出血风险的临床环境中,PREVAPIX-ALL为应用阿哌沙班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安全性数据。 (编译 刘波)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