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 第345346期

PARP抑制剂耐药晚期乳腺癌基因突变研究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Harvey-Jones等绘制了临床环境中耐药候选驱动因子的情况,这些信息对同源重组缺陷(HRD)乳腺癌的临床管理和试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Ann Oncol. 2024年1月18日在线版)

HRD乳腺癌治疗的耐药性限制了其整体有效性。目前已有多种临床前研究验证的耐药机制,但它们在临床疾病中的存在和相对频率尚不清楚,如何导致耐药也不清楚。

47例携带BRCA1/BRCA2或PALB2突变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了HRD靶向治疗并发展为进展性疾病,他们接受了纵向的循环肿瘤(ct)DNA突变分析和甲基化分析;其中18例患者出现原发性耐药,29例患者先缓解后耐药。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多个时间点(治疗前、治疗中和进展中)分离的ctDNA中,研究者应用一种新的包括>750基因内含子/外显子的靶向测序面板进行了测序。在可能的情况下,匹配的肿瘤活检接受全外显子组和RNA两种测序技术的分析,也用于评估RAD51的功能状态。

BRCA1/2回复突变作为最普遍的耐药形式存在于60%的患者中。在10例病例中,ctDNA中回复突变的检出先于临床进展。发现了两种新的基于回复突变的机制:(1)带有内含子断点的BRCA1/2基因内缺失;(2)基因内BRCA1/2继发性突变形成新的剪接受体位点,后者通过体外小基因检测实验得以证实。

在开始后续治疗前发现的回复突变,与缩短的至进展时间显著相关。具有回复突变的肿瘤保留了HRD突变特征,但具有基于RAD51状态的功能性HRD。虽然不像回复突变那样频繁,但非回复突变机制(TP53BP1、RIF1或PAXIP1的功能突变丧失)在获得性耐药患者中很明显,并且偶尔与回复突变共存,因此,“每个患者都有单一的耐药机制”这一观念也面临着挑战。

(编译 高一涵)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