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高危的单侧视网膜母细胞瘤 术后3个周期CEV化疗可能成为新标准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Ye等报告,在病理性高危的单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术后3个周期CEV化疗(卡铂、依托泊苷和长春新碱)对比6个周期CEV获得了非劣效性的5年无病生存(DFS)率。(JAMA. 2024年10月21日在线版)
辅助治疗是视网膜母细胞瘤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具有高危病理特征的、眼球摘除的单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目前缺乏3个周期与6个周期CEV化疗头对头比较的临床试验。
为了评估此类患者中3个周期CEV化疗是否非劣效于6个周期化疗,该项随机、开放标签、非劣效性试验于2013年8月至2024年3月在中国2个眼科中心纳入187例因具有高危病理特征(大面积脉络膜浸润、板层后视神经浸润或巩膜浸润)的单侧视网膜母细胞瘤而接受眼球摘除的患者,术后等比分予3个周期化疗(94例)或6个周期化疗(93例)。
主要终点为DFS,非劣效性界限为12%。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安全性、经济负担和儿童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患者中位年龄为25.0个月(IQR:20.0~37.0个月),其中83例(44.4%)为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79.0个月(IQR:65.5~102.5个月)。3周期组和6周期组患者的DFS事件分别有9例和10例,5年DFS率分别为90.4%和89.2%,率差为1.2%(95%CI -7.5%~9.8%),达到了非劣效性标准(P=0.003)。
3周期组和6周期组患者的局部区域失败事件分别有4例和3例,远处转移分别有7例和8例,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5%和89.3%(HR=0.78,95%CI 0.31~1.98,P=0.61)。
与3周期组相比,6周期组患者发生了更高频率的不良事件、更大程度的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和更高的费用。与6周期组相比,3周期组与治疗相关的总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显著降低,分别降低42.4%、41.2%和43%。6周期组有更多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不良事件,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恶心、呕吐和体重减轻的累计发生率更高。在术后6个月,3周期组患者的身体、情绪和社会功能的下降趋势较小。
托马斯·杰斐逊大学Shields表示:虽然12%的非劣效性阈值可能无法检出两方案间的真正差异,但鉴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罕见性和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匮乏,这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折衷方案。此外,治疗费用可能是该试验最重要的次要终点,因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经济负担可能导致放弃治疗和死亡。
(编译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