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 第126期

ALK阳性肺癌患者 克唑替尼与化疗一线治疗比较



澳大利亚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Solomon等报告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克唑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培美曲塞联合铂类的一线标准化疗。(N Engl J Med. 2014;371:2167-77)

在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一线使用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对比化疗,两者的疗效优劣尚不明朗。

本试验为Ⅲ期开放性试验,主要为对比克唑替尼和化疗的疗效。入组了343例ALK阳性的非鳞癌患者,且既往没有接受过其他治疗。患者随机入组到口服克唑替尼组(250 mg 每日两次口服)和三周方案共六疗程静脉化疗组(培美曲塞 500 mg/m2 + 顺铂 75 mg/m2 或者卡铂 AUC 5-6)。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在本试验中可交叉到克唑替尼治疗组。主要研究终点为由独立的影像学判定的无疾病进展时间。

结果显示,克唑替尼治疗获得的无疾病进展时间较化疗显著延长(中位PFS 10个月 vs 7.0个月(HR=0.45,95%CI 0.35-0.60,P<0.001)。两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4%和45%(P<0.001)。中位生存期目前两组均未到达(HR=0.82,95%CI 0.,54 -1.26,P=0.36)。克唑替尼组1年生存率为84%,化疗组为79%。

克唑替尼组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视觉障碍、腹泻、恶心、水肿。化疗组常见副作用为恶心、乏力、呕吐和食欲下降。相比化疗组,克唑替尼组肺癌相关症状减少更明显,生活治疗改善也更显著。

述评:

“现在开香槟庆祝还为时过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Dan Longo教授如是说,同时他撰写的社评也表发在12月4日的杂志上,主要讨论针对特殊突变的靶向抗癌药物。

这些新型靶向药物是过去20年来肿瘤研究的伟大成果,也促使研究从抑制细胞生长的化合物的筛查转型到新型药物的研发,更关注细胞生物学和肿瘤基因学的探索。

“找到肿瘤的驱动基因并控制它”是目前新的治疗策略,也带领着肿瘤治疗的新动向。从伊马替尼(格列卫,诺华)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开始,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治疗肺癌,BRAF抑制剂治疗黑色素瘤,都属于针对驱动基因的治疗。

这些靶向药物都被誉为基因组医学的重大突破,但是在Longo的社评中,他对此仍持保留意见。

“这些靶向药物当然获得了巨大的疗效”,但是Longo也写到,“这些疗效都是可逆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价格异常昂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靶向治疗中治愈的病例”,此时开始庆祝胜利还为时过早。

克唑替尼疗效优于化疗

目前报告的这项入组343例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Ⅲ期开放性临床试验发现,一线使用ALK抑制剂-克唑替尼(赛可瑞,辉瑞)治疗相比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克唑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达74%,明显优于化疗组的45%,同时克唑替尼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也明显延长,达到10.9个月,化疗组只有7.0个月。两组的中位生存期还没有达到,但是一年生存率分别为84%(克唑替尼)和79%(化疗)。

这项研究,也被称为PROFILE 1014,是由澳大利亚墨尔本Peter MacCallum肿瘤中心的Ben Solomon 教授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Tony Mok教授,联合其他各国研究者共同发起,由克唑替尼的制造商辉瑞公司治疗赞助的。

Longo称“研究者们的确证实了克唑替尼的疗效优于化疗”。同时他也写到“从既往2期试验的数据我们也可以推测到Ⅲ期试验会有这样的结果。”

但是仍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为什么仍有26%的患者对克唑替尼的治疗没有反应,为什么有些患者会出现耐药?

这是针对特殊突变的靶向药物风靡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靶向药物的疗效不能持久。

“治疗后几个月,肿瘤似乎能够适应驱动基因的阻断,通过扩增关键基因、转换信号通路和改变原有靶点等途径使药物失效,或者直接泵出药物,也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我们到达了游戏第一阶段的终点,接下来要开始研究对手的进攻和防御策略。我们与肿瘤博弈的最终结局取决于我们治疗策略的调整,包括多药物联合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或新药物的参与”。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