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NSCLC患者 Ramucirumab联合培美曲塞化疗未改善无进展生存期
最近Doebele等报告的研究显示,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培美曲塞/铂类联合Ramucirumab治疗并未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然而研究者建议对既往未化疗的Ⅳ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铂类化疗的基础上加入Ramucirumab可能获益。(Cancer.)
研究结果提示,顺铂加培美曲塞及Ramucirumab联合治疗晚期非鳞NSCLC,总生存期仅有9-11个月。最近一些研究较关注靶向生物制剂,如应用贝伐单抗,(一种抗血管新生的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联合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目前唯一证实可改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生成制剂。现在研究结果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为预后差及无复发生存期短的不良因素。
基于上述观点,研究者进行了一项Ⅱ期临床研究,将Ramucirumab与培美曲塞及铂类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amucirumab为全人源化的免疫球蛋白G1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与胞外段的VEGFR2结合。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证实一线化疗中,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中加入Ramucirumab的治疗方案可改善无进展生存期。
本研究中共有140例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培美曲塞加卡铂(或顺铂)化疗或Ramucirumab加培美曲塞及卡铂(或顺铂)治疗,患者至少接受每21天/周期的化疗,共4周期,每周期第1天给予Ramucirumab,10 mg/kg,大于60分钟静点,随机对患者进行长达2年随访。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66.7%患者完成4周期化疗,44.9%患者完成6周期化疗。Ramucirumab-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4周期及6周期的完成率分别为74.6%和61.2%,明显高于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中断治疗的最主要原因为疾病进展,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为43.7%,Ramucirumab-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为37.7%。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为18.3%,Ramucirumab-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为23.2%
然而,两治疗组的PFS无明显差异(HR=0.75;90%CI;0.55-1.03,P=0.132)。Ramucirumab-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中位PFS时间为7.2个月(90%C 5.8-8.4个月),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为5.6个月(90%CI;4.0-5.7个月)。
Ramucirumab-培美曲-铂类治疗组总缓解率为49.3%(90%CI 39.4%-59.2%),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总缓解率为38%(90%CI 28.6%-47.5%, P=0.180)。
两治疗组间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分别发生在80.6%的Ramucirumab-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患者中和76.8%的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患者中。Ramucirumab-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食欲不振、外周性水肿、头痛、鼻衄、后背部疼痛、呼吸困难及失眠。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化疗基础上加入Ramucirumab并未延长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PFS。此外,客观缓解率与培美曲塞-铂类治疗组相比也无明显改善。然而,研究者们仍认为标准的培美曲塞-铂类基础上的化疗加入Ramucirumab为一种有可能临床获益的治疗方案。该Ⅱ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Ramucirumab与化疗联合应用可能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编译 朱晶 审校 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