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 第127期

一线或二线化学免疫疗法诱导治疗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改善PFS

Paracelsus医科大学萨尔茨堡癌症研究所Richard Greil的报告指出,化学免疫治疗是既往接受或未接受过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标准治疗,已证实对合适的患者应用FC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优于单用化疗。CD20的治疗可改善苯丁酸氮芥治疗患者的预后,这些均预示着在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中加入免疫治疗具有独立益处。在滤泡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中应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是临床标准治疗方案。研究者已公布在化学免疫诱导治疗后应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行性的Ⅱ期数据,目前关于这种疗法的疗效尚无可采纳的随机数据。

选择一线或二线含利妥昔单抗方案诱导治疗结束、疗效至少达PR并知情同意的患者入组,排除患有不可控制的细菌或病毒感染患者,以及患有其他严重影响预期寿命疾病的患者(如其他恶性肿瘤、心脏病等)。该试验已在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NCT01118234。

按国家、治疗线数、诱导治疗反应及诱导治疗方案进行分层随机化。主要终点为PFS,计划样本量256例患者,要求所有患者均在2009年9月~2013年12月入组。研究者现报告了中期分析结果。

目前共263例患者入组。中位年龄63岁,28.9%是女性,80.6%接受过一程诱导治疗。221例患者经FISH进行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层,3.1%17号染色体长臂缺失,27.6%11号染色体短臂缺失,12号染色体三体10.8%,36.2%为13号染色体短臂缺失,21.2%为正常核型。截至期中分析时,有161例患者存在IgVH突变,67%无突变。诱导治疗方案FCR占73.5%、BR占20.2%,疗效CR/CRi者占58%、PR者占41.8%,诱导治疗后57%的患者8-色微小残留病流式细胞检测为阴性。134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中129例为观察组。以上数据中无明显失衡。中位观察时间为17.3个月。

关于治疗毒性方面,目前仅能对SAE水平进行分析。除感染性SAE和第二肿瘤外,两组之间的SAE发生情况均衡。利妥昔单抗组32例和观察组22例患者出现感染性SAE,3例死于感染(利妥昔单抗组1例,观察组2例)。利妥昔单抗组8例和观察组1例患者分别发生第二肿瘤,利妥昔单抗组中的4例肿瘤为局部非黑色素性皮肤癌,每组各有1例死于第二肿瘤。

疗效方面,目前观察组和利妥昔单抗组分别有27.9%和14.9%患者发生疾病进展。观察组10例患者死亡,利妥昔单抗组7例患者死亡。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组的PFS明显优于观察组,P=0.007,17.3个月时利妥昔单抗组和观察组的PFS分别为85.1%和75.5%。考虑到毒副反应及第二肿瘤,EFS的计算包括第二肿瘤、毒副反应导致的治疗终止、肿瘤进展或死亡。在该分析中,虽然P=0.03,但疗效有限。疗效与对诱导治疗的反应(CR PR)无关,但与微小残留病检测阳性有关。在亚组分析中,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性别、细胞遗传学特点、IgVH突变以及B症状。

该中期分析结果证实,虽然并发感染的机率增加,但对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化学免疫疗法诱导治疗后进行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是可行的。该结果拒绝备择假设,且允许试验继续进行。探索性分析提示更长时间的随访或许可以找出接受更多免疫治疗而更加受益的亚组。

(编译 王惊华 审校 吕跃)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