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 第208期

直肠癌 NAR评分替代无病生存期作为研究终点

德国Frankfurt大学Fokas等报告的研究证实了新辅助直肠(NAR)评分的预后作用和个体水平上对DFS的替代性。NAR评分可帮助肿瘤科医生基于治疗反应的临床决策,更深入的临床Ⅲ期研究数据集可证实它在临床试验水平上对DFS的替代性。(Ann Oncol. 2018年4月27日在线版)

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的替代研究终点目前仍然欠缺,这主要是由于统计学验证方面的挑战,包括缺乏基于大型Ⅲ期临床研究的证实。研究者评估了新辅助直肠评分(Neoadjuvant Rectal Score, NAR),一项联合了加权cT,ypT和ypN等级的评分系统,在CAO/ARO/AIO-04 Ⅲ期临床试验1191例直肠癌患者中对无病生存期的替代性。

采用Cox回归模型校正经治组别、切除状态、NAR评分进行多变量分析,采用PC1-4标准就NAR评分对DFS在个体水平的替代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0个月后,与单用氟尿嘧啶的放化疗组相比,在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放化疗(CRT)方案中加用奥沙利铂可显著提高3年DFS率(75.9% vs 71.3%,P=0.034;PC 1),带来了向更低NAR评分分组的转移(P=0.034)。

NAR评分低分组、中等分数组和高分组的的3年DFS率分别为91.7%、81.8%和58.1% (P<0.001)。多变量分析显示,NAR评分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NAR低分组 vs 高分组,HR=4.670;95%CI 3.106~7.020,P<0.001;NAR低分组 vs NAR中等分数组,HR=1.971,95%CI 1.303~2.98,P=0.001)。尽管在解释PC4设立替代终点中存在着固有方法上的困难,但NAR评分确实可捕捉到疗效在DFS上的反映,支持了个体水平上的PC4等级的替代性。

(编译 林浩诚 审校 李宇红)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李宇红教授述评: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DGC)发病较为少见,目前研究证实部分HDGC是由CDH1基因种系突变所致,但仍有部分患者并非如此。此项研究是目前为止,在非CDH1突变的HDGC家族中进行的最大规模种系全外显子测序的研究之一,旨在寻找影响蛋白功能进而导致家族成员表现为患病或不患病的变异。研究者利用一种独特的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同时结合了先前已发表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鉴定了一组参与DNA修复且与HDGC易感性相关的相互作用的基因,尤其是PALB2基因,这些发现有可能为来自HDGC的家族成员提供更多疾病相关的信息,以利于他们做出减少风险和疾病管理的知情决策。我国是胃癌大国,既往有研究显示我国90%以上的遗传性胃癌患者无CDH1种系突变,因此针对中国遗传性胃癌开展研究,鉴定主要遗传易感基因也十分必要。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