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广谱基因检测无益于改善生存?
美国研究者Presley等报告的研究显示,接受了广谱基因检测的肺癌患者,12个月生存率与仅接受EGFR和ALK检测的患者并无显著差异。(JAMA. 2018, 320: 469-477. doi:10.1001/jama.2018.9824)
研究者筛选了2011~2016年5688例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子病历,患者均为晚期,无法手术切除且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中位年龄67岁,63.6%为白种人,80%有吸烟史。
若接受基因检测的数目在30种以上归为接受了广谱基因检测,所有患者中15.4%接受了广谱基因检测,84.6%仅接受了EGFR/ALK检测。对12个月死亡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接受广谱基因检测患者的死亡率为41.1%,仅接受EGFR/ALK检测患者为44.4%,无显著差异。
不过不能就此说明检测基因表达谱毫无意义,毕竟检测到有意义的基因突变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相应有效的治疗。
接受广谱基因检测的875例患者中,778例(88.9%)检测到了有意义的基因突变,共247个位点,其中最常见的是TP53(55.1%)、KRAS(34.2%)、EGFR(21.9%)、CDKN2A(15.7%)这些基因,除了EGFR和ALK之外,最常见的有临床意义的突变要属BRAF V600E、MET和ERBB2。而在研究进行的2011~2016年间,靶向这些突变的药物尚未获得FDA批准,事实上除外EGFR/ALK,只有4.5%的患者获得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
另外,靶向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体现在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等多方面,电子病历信息量有限,只记录了患者12个月死亡率,因此不能全面体现靶向治疗优劣。
研究者表示,广谱基因检测只在很少情况下能确定基因突变,并指导治疗,且尚不清楚针对这些突变的治疗能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接受广谱基因检测与不接受患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可能因为研究开展期间靶向治疗药物有限,缺乏临床试验准入,新的药物价格昂贵部分未纳入医保等,能提供的基因测序能力超过我们能为患者提供治疗的能力。
或许我们该期待更多靶向药物出现,该研究结束后不久,美国FDA就批准了治疗ROS1重排非小细胞肺癌的克唑替尼(Crizotinib),以及用于治疗BRAF V600E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Trametinib+Dabrafinib组合。更多药物获批及进入医保,意味着更多的患者可以获得相应的治疗。
(编译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