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鲁替尼为基础的治疗:新方案层出不穷
Ibr+R方案
Alliance 041202研究(摘要号6)比较了Ibr单药或Ibr+利妥昔单抗(Ibr+R)方案对比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方案对老年初治CL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改善情况。
中位随访32个月,Ibr单药对比BR方案的风险比(HR)为0.40,Ibr+R方案对比BR方案的HR为0.41,Ibr单药对比Ibr+R方案的HR为1.01,说明Ibr单药组与Ibr+R组的PFS接近,都好于BR组。BR组、Ibr单药组、Ibr+R组的2年PFS率分别为74%、87%和88%;总生存(OS)差别不大,2年OS率分别为95%、90%和94%。
3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1%、41%和38%,3级以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72%和71%。
E1912试验(摘要号LBA4)比较了Ibr+R方案与氟达拉滨+环磷酰胺+ 利妥昔单抗(R+FC)方案对年轻初治CLL患者PFS和OS的改善情况。中位随访33.4个月,Ibr+R组的PFS和OS好于FCR组,HR分别为0.352和0.168,均好于预期。
在亚组分析中,考虑年龄、性别、状态、疾病分期、有无del(11q23)等因素,Ibr+R组都好于R+FC组。IGHV无突变时,Ibr+R组PFS好于R-FC组;而有IGHV突变时,Ibr+R组则与R-FC组近似。
试验中引起死亡的原因包括CLL进展,急慢性呼吸衰竭,转移性结肠癌,药物过量,Ibr+R组少于R-FC组,分别是4例和10例。3~5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感染、白细胞减少性发热、动脉纤维化、出血、高血压、腹泻,Ibr+R组低于R-FC组,分别为58.5%和72.1%。
Ibr+G方案
iLLUMINATE试验(摘要号691)则比较Ibr+Obinutuzumab(Ibr+G)和苯丁酸氮芥+Obinutuzumab(Clb+G)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疗效。
中位随访31.3个月,Ibr+G方案较Clb+G方案能显著延长PFS,Ibr+G方案对比Clb+G方案的HR为0.231,可以降低77%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30个月时Ibr+G组和Clb+G组的PFS率分别为79%和31%。Ibr+G各亚组也有获益。在包含del(17p)/TP53突变、del(11q)、伴或不伴IGHV突变在内的高危人群中,Ibr+G组也好于Clb+G组(HR=0.154),可降低85%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Ibr+G组和Clb+G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91%和81%,完全缓解(CR/CRi)率分别为41%和16%,治疗后MRD阴性患者分别为35%和25%。两组30个月的OS率分别为86%和85%,Clb+G组有40%患者接受Ibr二线治疗。随访期后Ibr+G组和Clb+G组分别有4%和44%的患者需要后续治疗。
Ibr+Venetoclax方案
CLARITY试验(摘要号182)进行到Ⅱ期,Ibr+Venetoclax方案用于复发难治(R/R)CLL。6个月时分别有39%和24%的患者的外周血中和骨髓中MRD获得阴性,12个月时58%的患者获得CR/CRi;87%的患者骨髓活检阴性;94%的患者骨髓CLL细胞<1%;58%的患者外周血获得MRD阴性(MRD4),41%骨髓获得阴性;41%的患者持续性获得低于MRD4的深度缓解,29%的患者获得MRD5阴性。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只要集中在1~2级,3~4级少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31例次,不良反应918例次。出现2例疑似严重不良反应,分别是腹痛和天疱疮。所有不良反应都得到控制,患者可以序贯进行治疗。
Ibr+Venetoclax+
Obinutuzumab方案
Ibr+Venetoclax+Obinutuzumab方案用于初治和R/R CLL的研究(摘要号693)中,23/25例R/R患者仍然接受治疗且都获得治疗反应,3例获得CR,17例部分缓解(PR),ORR率92%,23例进行MRD检查,16例(70%)获得外周血和骨髓象双阴性反应。21例(84%)初治患者完成治疗;21/23例(92%)R/R患者完成治疗。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疾病进展。没有出现白细胞减少或肠炎导致的死亡病例。血液学毒性主要是血小板减少(80%)和白细胞减少(76%)。非血液学毒性主要是高血压,输液相关反应(66%),擦伤(52%),肌痛(50%),恶心(50%)。3~4级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56%)和血小板减少(34%),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高血压(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