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 第229期

研究发现降糖药DDP4i有抗肿瘤活性

法国巴斯德研究院Albert等研究发现,常用的降糖药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也有抗肿瘤作用,可招募免疫细胞进入肿瘤,抑制多种肿瘤生长。(Nature Immunol. 2019,20: 257–264)

此前研究数据显示,多种肿瘤内均可观察到DDP4水平的升高,而DDP4水平升高与较低总生存率相关。于是研究者用现成的DDP4抑制剂DDP4i(已有多种药物获批)给小鼠使用,将肝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细胞接种到小鼠皮下,构建了不同肿瘤的小鼠模型,小鼠饮食中加入了1.1%的DDP4i,以正常喂养小鼠为对照。

结果发现,DDP4i治疗可控制多种肿瘤生长,在肝癌和乳腺癌中,DDP4i治疗未让T细胞和NK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改变,肿瘤部位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是对照组的两倍。耗竭嗜酸性粒细胞后,DDP4i治疗便不能抑制肿瘤生长了。

研究发现,DPP4i治疗后,肝癌细胞嗜酸性过氧化物酶和嗜酸性阳离子蛋白水平升高,而使用拮抗剂抑制脱粒作用后,DPP4i对肿瘤的治疗作用被消除,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是通过脱粒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趋化因子CCL11和白细胞介素-33(IL-33)表达显著增加。

给小鼠静脉注射CCL11,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在肿瘤部位的聚集。而若使用抗体中和CCL11,DDP4i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也就消失,提示CCL11是DPP4i抗肿瘤通路的关键一环。

瘤内注射IL-33可提高CCL11水平,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IL-33水平较低,治疗效果不佳,但若使黑色素瘤细胞表达高水平IL-33,DDP4i治疗效果增强,肿瘤缩小近一半。若阻断IL-33或IL-33受体缺失,会削减DDP4i的治疗效果,提示IL-33与DDP4i的抗肿瘤作用相关。 (编译 谭进勇)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