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 第232期

研究发现肿瘤血管的特异性靶点

德国研究者Volz等发现了肿瘤血管的特异性靶点,抑制该靶点,可破坏肿瘤血管,使其通透性大大增强,发生瘤内大出血,还可让化疗药物更多地在肿瘤内积聚,大幅提升治疗效果。该靶点还是抗血栓药物的靶点,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Blood. 2019年4月5日在线版. doi: 10.1182/blood.2018877043)

目前,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一个重要的应用模式就是与化疗药物联用,旨在给予肿瘤双重打击。但抗血管生成药物阻止血管生成,而化疗药物需要通过血管进入肿瘤,化疗药物本就不易在肿瘤中累积,用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后,肿瘤血管数目大幅减少,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的途径更少,严重妨碍了联用的治疗效果。

特定病理条件如炎症环境下,血管完整性需要血小板维持,不然血管会损坏,肿瘤致使炎症环境,血小板对肿瘤血管完整性至关重要。有研究发现,肿瘤小鼠的血小板减少时,引发严重的肿瘤内出血,抑制肿瘤生长。

研究发现,血小板上名为GPVI的受体缺失或被抑制后,可阻止血栓形成,同时不影响正常的止血功能。GPVI功能对炎症环境中血管完整性至关重要,提示GPVI或可作为抗肿瘤靶点,靶向这一靶点,在破坏肿瘤血管的同时,不影响血小板的止血功能。研究者对此进行了验证。

研究者在前列腺肿瘤模型小鼠中敲除GPVI受体基因,或用单抗抑制GPVI蛋白,发现一段时间后小鼠肿瘤内有严重的内出血现象,肿瘤组织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都大幅提升。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进行染色,发现肿瘤血管遭到了瓦解。关键是这种内出血只出现在肿瘤部位,脾脏、肝、肠、肾、肺等器官中均未发现出血现象。

用GPVI抗体处理小鼠后,肿瘤细胞还发生了凋亡,肿瘤生长也受到抑制,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研究者将化疗药物紫杉醇或多柔比星与GPVI抗体联用或单用处理小鼠,检测发现GPVI抗体联用小鼠肿瘤组织中,化疗药物浓度更高,单用化疗的小鼠肿瘤体积缩小50%~60%,而联用组小鼠肿瘤体积缩小70%~80%,提示抑制GPVI受体,可提高化疗药物抗肿瘤能力。

研究者认为,不局限于前列腺癌,其他肿瘤血管也需要血小板来维持,靶向GPVI受体可能在多种肿瘤中发挥作用,可与化疗联用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且GPVI受体最初被作为抗血栓治疗靶点,针对该靶点治疗血栓的药物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显示良好的安全性。

(编译 崔金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