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标志物指导合理开展联合治疗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Moores癌症中心Nikanjam等报告,应用潜在的化疗反应蛋白质标志物以及二代测序法检测的免疫治疗反应标志物,有助于支持合理开展联合治疗方案,这是个体化、精确肿瘤学的一部分。(Int J Cancer. 2019年9月3日在线版 doi: 10.1002/ijc.32661)
为了明确抗PD-1/PD-L1治疗生物标志物与化疗潜在有效蛋白质标志物间的关系,该研究自临床分级检测数据库(Caris Life Sciences,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中入组如下数据:免疫治疗反应标志物(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肿瘤突变负荷高(TMB-H),PD-L1蛋白质表达;化疗疗效蛋白质标志物,例如ERCC1、TOPO1、TOP2A、TS、TUBB3、RRM1和MGMT。
结果显示,共纳入28 034例患者,包括40种肿瘤类型。MSI-H率为3.3%(其中73%表达TMB-H),TMB-H率为8.4%(其中28.3%表达MSI-H),PD-L1率为11.0%(其中5.1%表达MSI-H,16.4%表达TMB-H)。根据生物标志物的同步表达情况,免疫疗法联合铂类(ERCC1阴性),或联合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或依托泊苷(TOP2A阳性),具有较高的缓解率;而联合伊立替康或托泊替康(TOPO1阳性),联合吉西他滨(RRM1阴性)和氟尿嘧啶、培美曲塞或卡培他滨(TS阴性)均可能效果较差。
免疫治疗和紫杉烷(TUBB3阴性)联合的潜在疗效见于MSI-H但不合并TMB-H或PD-L1的肿瘤中;应用替莫唑胺和达卡巴嗪(MGMT阴性)时,经常共表达PD-L1,但MSI-H和TMB-H无关。
(编译 刘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