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 第117期

早期乳腺癌患者从唑来膦酸辅助治疗中无整体获益

对AZURE (BIG 01/04)随机、开放标签Ⅲ期临床试验的最终疗效分析显示,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在标准辅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并不能产生整体获益。不过,唑来膦酸可以减少骨转移的发生,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还可以改善疾病预后。(Lancet Oncol. 2014年7月15日在线版)

AZURE试验是一项开放标签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年龄≥18岁的Ⅱ期或Ⅲ期乳腺癌患者被随机(1:1)分配接受单独的标准辅助系统治疗(对照组),或者联合4 mg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每3~4周接受6个剂量,然后每三个月接受8个剂量,随后每6个月接受5个剂量,总共5年治疗),两组间平衡了受累腋窝淋巴结数量、肿瘤分期、雌激素受体状态、全身治疗的类型和时间、绝境状态、他汀药物使用和治疗中心等因素。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终点是无侵袭性疾病的无病生存期(IDFS)、总生存期、至骨转移的时间、至远处转移的时间,同时还包括了亚组分析。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治疗,在中位随访84个月后报告了意向性治疗分析的结果。

结果显示,该研究从7个国家174个中心纳入了3360名患者。两组间的DFS事件数量没有差异:对照组为493,唑来膦酸组为473(P=0.30)。IDFS、总生存和远处转移在两组间也基本相同。不论是作为第一个发生的事件,还是随访期任意时间的事件,唑来膦酸降低了骨转移的发生。唑来膦酸对DFS的影响不受雌激素受体状态的影响。但是,对于入组时绝经超过5年的患者,唑来膦酸可提高IDFS(n=1041;HR=0.77, 95% CI:0.63~0.96),而对其他绝经期组无影响。33例患者发现可疑下颌骨坏死,有26例在中心审查中得到证实,全部发生在唑来膦酸组。

(编译 陈嘉莹 审校 吴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吴炅教授述评:

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双膦酸盐药物在骨转移治疗和骨保护中具有明确的地位,尽管在临床前研究中发现,该类药物具备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是前瞻性临床试验均未证实,唑来膦酸在乳腺癌患者中可提高无病生存率;仅在一些亚组分析中提示,年龄较大的、绝经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以降低肿瘤复发事件数,尤其是骨转移的风险。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