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阳性ALL成人患者 达沙替尼-Blinatumomab方案或更优
意大利罗马大学Foà等报告,费城染色体(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根据靶向和免疫治疗策略,达沙替尼诱导继以Blinatumomab一线巩固的无化疗策略可提高分子缓解率和生存率,并降低≥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N Engl J Med. 2020; 383:1613-1623. doi: 10.1056/NEJMoa201627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改善了Ph阳性ALL患者的预后。分子缓解是治疗的主要目标。该项Ⅱ期单臂研究入组新发的Ph阳性ALL成人患者(不限制年龄上限),一线给予达沙替尼和糖皮质激素,继以2个周期的Blinatumomab治疗。主要终点为治疗后骨髓中持续的分子缓解。
结果显示,纳入63例患者,中位年龄54岁(24~82岁),完全缓解为98%。在达沙替尼诱导治疗结束时(第85天),分子缓解率为29%,Blinatumomab治疗后增至60%。额外给予Blinatumomab周期后分子缓解率会进一步增高,其中增加1个周期的Blinatumomab后分子缓解率增至70%,2个周期增至81%,3个周期增至72%。中位随访18个月,总生存率为95%,无病生存率为88%。
携带p190-kd融合蛋白(85%)和p210-kd融合蛋白(95%)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在携带IKZF1缺失联合其他遗传畸变(CDKN2A或CDKN2B,PAX5或IKZF1联合任何一种)的患者中,无病生存率较低。在诱导治疗期间微小残留病增加的6例患者中检出了ABL1突变,且均被后续的Blinatumomab治疗所清除。
复发6例,包括3例血液学复发。1例复发见于主要方案违背的患者(延迟接受Blinatumomab超过2个月),1例见于沙替尼治疗12天中断试验的12个月后,1例见于 Blinatumomab第二个周期治疗后。
≥3级不良事件21例,包括6例巨细胞病毒复燃或感染、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例持续发热及各1例的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和神经系统疾病。24例接受了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治疗,其中1例(4%)死于移植。
同期社论作者Hoelzer指出:更长的随访时间能否保持优异的结果?答案是肯定的,因为ALL的大部分复发发生在开始治疗后的1.5~2.0年内。其他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移植者与未移植者的长期结局是否不同,是否出现ABL1突变,随访时间越长残留疾病是否越少,以及该疗法是否可用于其他亚型的ALL患者(例如Ph阴性、B-ALL或T-ALL)。
如果这些有希望的试验结果能保持下去,那么在青少年以及最后在儿童患者中也可以使用无化疗的诱导治疗而不需使用拥有近期和远期毒性作用的强化化疗,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更长的随访和大规模的前瞻性试验来解决。
(编译 陈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