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有差异更大的分子特征和临床异质性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Tisch癌症研究所Bhalla等的多组学数据显示,根据新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5种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患者可被分为3个主要组别和12个预后亚组(以及各亚组潜在的易感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相似性网络(MM-PSN)分类揭示了癌症不同特征之间的新关系,对比当前细胞遗传学分类有差异更大的分子特征和临床异质性,这具有重大的预后意义,并允许细分患者的风险。(摘要号3154)
MM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在美国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据估计,2020年将有约
32 270例新发病例。尽管有了更有效的治疗,但仍有近13 000例死于该疾病。在过去的20年中,MM分子异质性方面有重大进展。但当前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或核型分析的分类系统不能完全区分出患者群体的多样性;此外,在细胞遗传学相同的患者群体中,疗效仍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从MMRF CoMMpass研究中纳入655例新发MM患者的骨髓穿刺物(CD138 +细胞)和外周血(对照),使用全基因组(拷贝数的改变和易位)、全外显子组(体细胞单核苷酸变异)和RNA测序(基因水平计数和基因融合)技术生成数据。在MM-PSN中,研究人员将基因表达、基因融合、拷贝数改变、体细胞突变和染色体易位这5种数据类型与每位患者的临床数据相结合,其光谱聚类分析揭示了3个主要组别和12个高度相似的患者亚组(每个患者组均具有特定的遗传和分子特征模式)。
第1组有357例(54.5%)患者,主要富集双倍体、MYC易位和NRAS突变,由4个亚组组成。第2组有166例(25.3%)患者,主要富集MMSET和MAF易位。第3组有132例(20.15%)患者,包括3个亚组。
若干新型的预后结果或改善当前的细胞遗传学风险分类系统,例如:虽然认为携带高二倍体性患者的预后较好,但同时有1q增益可识别出复发风险较高(1c)的二倍体性患者亚组;同样,目前认为MMSET的t(4;14)转座者预后较差,其在修订的多发性骨髓瘤国际分期系统中可识别高危疾病。
在全队列中,根据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2e亚组具有MMSET转座联合1q增益的特征,该组患者的预后最差;而在2a亚组(仅有MMSET),患者的预后对比超二倍体亚组更好。
亚组中基因表达富集途径的进一步分析显示,第1组对白介素信号传导具有特定的富集作用;第2组着重于生长、增殖和分化途径;第3组中着重于炎症和其他免疫相关途径。治疗易感性和治疗选择亚组特有的方式发挥重要作用,例如:2b亚组MAF转座中的CDK6,2e亚组MMSET转座联合1q增益中的IGF1R,超二倍体和MMSET/MAF转座几个亚组中的CCND2。
药物再利用分析发现新的潜在治疗选择以亚组特有的方式发挥作用,例如:1b亚组超二倍体中的eportin 1(XPO1)抑制剂,2e亚组MMSET转座联合1q增益中的MAPK抑制剂。
研究者认为,该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表明MMSET转座并不总是预后不良因素,且只有一小部分同时发生1q增益的患者才是高危患者。此外,该模型还显示15q增益有保护作用,即使校正1q增益后,其存在也决定了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
(编译 陈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