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 第119期

管腔乳腺癌患者 PIK3CA基因突变不是内分泌治疗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加拿大John M.S. Bartlett等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管腔乳腺癌中PIK3C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高达40%,这在低风险管腔乳腺癌中更常见,但也不能作为内分泌治疗后的独立预后因素。而管腔乳腺癌中RAS/RAF基因突变非常罕见,但这也确定了低风险管腔乳腺癌和PIK3CA基因突变之间的复杂关系。尽管突变频率高,PI3K/AKT通路仍是可行的治疗靶点,PIK3CA基因突变似乎并不影响内分泌治疗的残余风险。(J Clin Oncol.2014年7月28日在线版)

PI3K/AKT通路基因异常可能会导致乳腺癌的内分泌抵抗。PIK3CA基因是管腔乳腺癌中突变最频繁的基因(~35%),然而,其在螺旋和激酶领域的突变效应仍存争议。研究者假设PIK3CA基因突变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研究者从4540个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患者样本中提取DNA,用于依西美坦与他莫昔芬联合依西美坦的病理学对比研究,分析了25种基因的突变(PIK3CAx10、AKT1x1、KRASx5、HRASx3、NRASx2和BRAFx4)。

结果显示:PIK3CA基因突变比较常见(39.8%),而RAS/RAF突变则比较罕见(<1%)。单变量分析中,PIK3CA基因突变与5年远处无复发生存率(DRFS)显著提高有关(HR=0.76,P=0.003)。然而,校正已知临床和生物学预后因素的多变量分析显示,不能证明PIK3CA基因突变是D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HR=0.92, P=0.4012)。

    (编译 郝晓鹏 审校 黄焰)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