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饮酒与肿瘤发病前瞻性研究
一项对中国饮酒与总体肿瘤发病率及特定类型肿瘤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在中国男性中,饮酒与总患癌风险及多数部位患癌风险增加相关。除了总量之外,某些饮酒方式(例如每天饮酒、酗酒等)和降低的酒精耐受性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某些癌症(尤其是食管癌)的风险。降低中国人群的酒精摄入水平是一项预防癌症的重要策略。(Int J Cancer. 2021年2月26日在线版. doi: 10.1002/ijc.33538)
该研究采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项目数据,纳入来自10个不同地区超过512000名30~79岁的成年人,中位随访10年。研究发现,经常饮酒不仅增加食管癌、口腔和喉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既往就认为与酒精相关的癌症风险,还增加肺癌和胆囊癌风险。
研究显示,当前中国经常饮酒的男性平均每周饮酒286 g,其中18%的人表示有喝酒伴随潮红反应,37%的人酗酒,62%的人每天喝酒,70%的人喝烈酒和86%的人随餐饮酒。而女性饮酒量(平均116 g/周)较低,情况相对乐观。
对于男性而言,不论是总患癌率还是大部分部位的患癌率,当前经常饮酒者都高于不喝酒者。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常饮酒者患癌的概率也比不喝酒者高,但在许多癌种中要比现在仍常饮酒者更安全。在当前经常饮酒的男性中,饮酒与多种相关癌症风险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也就是说,只要你喝酒,就会增加特定瘤种的患病概率。
与不饮酒的人群相比,平均每周酒精摄入量每增加280 g,食管癌风险增加98%;口腔和喉癌风险增加74%;肝癌风险增加52%;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9%,其中直肠癌风险增加29%,结肠癌风险增加13%;胆囊和胆管癌风险增加60%;肺癌风险增加25%;IARC酒精相关癌症风险增加65%;非IARC酒精相关癌症风险17%;总患癌风险增加37%。
在饮酒频率方面,每日饮酒男性中,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增加;若酗酒,罹患食管癌的超高风险增加。就饮酒方式而言,空腹饮酒(非进餐时饮酒)与肝癌风险存在显著关联,可能与没有食物时人体能更快地将酒精吸收到血液中有关。
酒的品类(白酒、红酒等)并不影响患癌的概率,也就是说改喝非烈酒并不能改善健康。研究还发现,在饮酒后脸红的人中,饮酒与多种癌症风险的关联更强,特别是食管癌和肺癌。不过肺癌风险受饮酒量的影响较小。
该研究显示,饮酒与食管癌、口腔和喉癌关联最强。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摄入量与肝癌发生率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近二十年中,HBV感染、黄曲霉素中毒所致的肝癌比率已渐趋下降,未来更普遍的可能是酒精诱导的肝癌。重度饮酒作为中国肝癌危险因素的占比日益提高,未来若要摘掉肝癌大国的帽子,需要采取足够的措施应对酒精危害。
同时,结直肠癌的风险亦不容忽视。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比中国以往所有前瞻性研究更多,可能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化,饮酒量增加而提高了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研究未发现女性饮酒与罹患癌症的风险之间有明确关联,中国女性较少饮酒(调查对象中只有2%的女性经常饮酒),因此无法有效评估女性饮酒与癌症的相关性。 (编译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