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 第284期

年轻新发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疗效研究

美国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Vrooman等报告,对比每2周1次的培门冬酶,每3周1次的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有相似的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AA)谷值、毒性和生存结局。(J Clin Oncol. 2021年7月6日在线版 DOI: 10.1200/JCO.20.03692)

为了明确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对比标准方案培门冬酶的疗效和毒性,DFCI 11-001研究入组1~21岁的、新发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予培门冬酶或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每剂2500 IU/m2)。患者接受一剂诱导剂量。从第7周开始,培门冬酶每2周1次共15剂次;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每3周1次,共10剂次。在诱导给药后第4、11、18、25天和每次诱导后给药之前,均评估SAA(≥0.1 IU/mL被认为有治疗性)。

结果显示,2012~2015年,纳入23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ALL患者230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9例;培门冬酶组120例,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组119例。诱导给药后,给药18天后两组SAA≥0.1 IU/mL者均≥95%。在第25天,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组SAA≥0.1 IU/mL患者的比例更高(88% vs. 17%,P˂0.001)。诱导后,两组SAA中位谷值相似(≥1.0 IU/mL)。230例患者可评估,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组和培门冬酶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5%和99%(P=0.12),B-ALL患者诱导后微小残留病的发生频率无差异。天冬酰胺酶过敏、胰腺炎、血栓形成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无差异。中位随访5.3年,培门冬酶组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 84.9%,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组为88.1%(P=0.65)。

(编译 林捷)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