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 第289290期

肠道微生物抗癌机制再添研究证据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Lam等发现,肠道微生物不仅能调控适应性免疫,在先天免疫功能中也有作用,通过饮食和微生物代谢产物或可作为促进抗肿瘤疗效的策略。(Cell. 2021年10月4日在线版 DOI: 10.1016/j.cell.2021.09.019)

已有研究发现,特定肠道微生物能调节适应性免疫,激活CD4+和CD8+T细胞,帮助它们渗透进入肿瘤。该研究发现,微生物在先天免疫功能中也有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通常存在一些先天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会在其中分化成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如何分化可能影响肿瘤进展,分化成巨噬细胞可能会生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原癌基因表达;分化成树突细胞则可促进和激活适应性免疫,帮助机体抗击肿瘤。

研究者发现从无菌小鼠获得的肿瘤样本里含有大量巨噬细胞,会表达原癌基因。那些定植了肠道微生物的小鼠,其肿瘤样本中富集的是树突细胞,这些细胞表达抗肿瘤基因,提示微生物影响单核巨噬细胞分化。

含菌小鼠中使用抗生素处理后,可以重现无菌小鼠体内的现象,意味着肠道微生物确实和肿瘤微环境有重要联系。而肠道微生物甚至还能让小鼠对免疫疗法更敏感,产生更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而免疫疗法在无菌小鼠中基本不起作用。

无菌小鼠肿瘤微环境中的一些细胞因子出现异常,对Ⅰ型干扰素(IFN-Ⅰ)的反应也下降。肠道微生物调控单核巨噬细胞IFN-Ⅰ的生产过程,大量IFN-Ⅰ产生后,自然杀伤细胞也被招募和集合到肿瘤微环境中,树突细胞紧随其后不断被激活。

有些抗肿瘤药物如奥沙利铂,就依赖于白细胞和微生物相关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研究者发现,无论直接阻止IFN-Ⅰ的信号通路还是敲除干扰素基因刺激分子的基因,奥沙利铂都无法发挥抗肿瘤作用。

研究者发现,一种微生物来源的代谢产物环二腺苷酸(c-di-AMP),可刺激单核细胞产生IFN-Ⅰ,促进树突细胞向肿瘤中渗透,提示环二腺苷酸或可成为一种促进抗肿瘤治疗的新分子。

研究发现,多吃高纤维食物可发挥微生物的这种作用,食用高纤维食物可有效地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的组成,食用得越多,一种名为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肠道菌数量就更多。

这种细菌已被发现能提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效果,还能产生大量调节T细胞反应的肌苷。该研究发现,它们还能产生大量环二腺苷酸。即使是无菌小鼠,植入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也能有更强的抗肿瘤反应,提示通过饮食和环二腺苷酸联合促进抗肿瘤治疗疗效或是一种不错的策略。

(编译 韩晶)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