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甲素纳米剂型可定向作用于肝癌细胞
韩国和新加坡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pH敏感性叶酸包被的雷公藤甲素纳米剂型可安全地定向作用于肝细胞癌细胞。(ACS Nano. 2014年8月15日在线版)
“通过肿瘤特异性的定向治疗,药物的毒性可以大幅降低。”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国立癌症中心的Kam Man Hui博士指出,“对于那些由于高毒性而限制其临床应用发展的药物来说,这种方式打开了对这些药物进行重新审视的大门”。
雷公藤甲素就是这类药物之一。尽管该药物已被证实可有效控制多种恶性肿瘤,但是该药物较差的溶解性和严重的毒性限制了它的潜在临床应用。
Hui等利用癌症细胞微环境偏酸性及部分肝细胞癌细胞叶酸受体过表达的原理,研制了一种pH敏感性的叶酸包被的雷公藤甲素纳米剂型。
研究者提到,该药物剂型不但显示了强劲抑制肝细胞癌生长的作用,还明显降低了对正常肝细胞的细胞毒性。
在经过该纳米剂型治疗后,肝癌细胞出现CKS2和AURKA的显著下调。而相关研究已证实,CKS2和AURKA的高水平表达和患者的生存显著相关。
在肝细胞癌小鼠模型中,经该纳米剂型治疗后小鼠3月生存率为80%左右,而经游离雷公藤甲素治疗后的小鼠3月生存率约为50%,作为对照的未经治疗的小鼠3月生存率仅为30%。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和经游离雷公藤甲素治疗或未经治疗的小鼠肿瘤组织相比,经纳米剂型治疗后的小鼠肿瘤组织中,CKS2和AURK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Hui博士认为,“该项技术具有一定通用性,可容易应用于其他人类肿瘤的治疗中,例如可高水平表达靶向分子(叶酸受体)的卵巢肿瘤。另外,该技术可通过修饰或定制靶向分子应用于特定的肿瘤类型。”
Hui博士指出,“在将该研究转化为临床试验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由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厂家生产足够数量的纳米颗粒,以及明确机体内药物共轭纳米颗粒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数据。而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在韩国的实验室和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进行系统地解决。”
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该文章共同作者Daishun Ling博士和Taeghwan Hyeon博士指出,材料科学家应该和临床医生及生物学家们更紧密地合作来解决癌症治疗和医学中的实际问题。
(编译 苗儒林 审校 季加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