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被HHS列为明确致癌物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新增8种致癌物,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Hp此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是一种可以寄生在人类胃部的致病菌,不仅是导致胃癌的致癌物,也是胃炎、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根据2001-2014全国幽门螺旋杆菌调查显示,我国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在40%~90%之间,平均为59%。
中国是胃癌大国,2020年,中国胃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的44%和49%,且约80%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即处于进展期乃至晚期。如何实现早诊早治成为一大关键。据统计全球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国这一数字达到7.68亿。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炎症在反复感染过程中,可能导致胃黏膜病变,最终引发胃癌。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口-口传播,比如共用餐具、水杯等;或者粪-口,即:随患者粪便传播等。因此,人们聚餐时,如果不分开使用餐具或不用公筷,有可能会通过口-口传播,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仅如此,经口喂食、亲吻、打喷嚏等都可能感染和传播幽门螺杆菌。当父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其子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升高,配偶之间和同胞之间也存在传播现象。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指出Hp有4大主要的传播途径,家庭成员之间极容易相互传播。家庭预防Hp措施主要包括:1、避免食用同一盘食物,推荐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2、食用健康且安全的食物,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3、及时清洁食品容器;4、避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和可疑器具密切接触,对医用设备进行彻底消毒。
共识指出“以家庭为单位防控Hp感染”是阻断Hp感染和传播的重要策略,即对感染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治疗和随访,以期提高家庭成员的防范意识,预防或减少Hp的传播,降低胃黏膜病变和胃癌发生的风险,并可节省后期医疗费用。目前临床上适合家庭成员Hp筛查的方法主要是非侵入性Hp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
对于家庭中的成年人,一旦发现Hp感染,应立即治疗。2017年,中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报告》,提出了含铋剂的四联疗法(PPI+铋剂+两种抗生素)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主要经验疗法方案,疗程为10天或14天。家庭成员可选用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率低的四联方案,进行Hp根除治疗。
若家庭中发现儿童Hp感染,需要根据风险收益评估和相关疾病状况进行治疗。对于5岁或5岁以上的活动性感染儿童,考虑到再感染的可能性时,可提供根除Hp的治疗。对于患有活动性胃炎、因腹部症状进行胃镜检查、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胃癌家族史以及发现活动性Hp感染的儿童,建议考虑根除Hp治疗。不推荐对慢性原发性荨麻疹进行Hp根除治疗。不建议对无症状儿童检测和治疗。
对于家庭中的老年成员,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Hp感染的策略。虽然Hp感染率在60~65岁或以上老年人群较高,但因其通常有一种或多种疾病(如心、肺、脑血管和肾脏疾病),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在根除Hp前应谨慎并进行风险-收益评估,根据患者的用药史、病理生理状况、疾病状态和药物不良反应,选择个体化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编撰 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