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肿瘤科医生的倦怠及其不现实观点
一项针对美国参加肿瘤专科培训医生的调查发现,他们低估了将来进入临床实践后的工作负担。调查人员指出,这种不现实的预期可能促成未来对本专业的不满、倦怠(burnout),以及维持工作和生活平衡的挑战。(J Clin Oncol. 2014年7月21日在线版)
这项研究同时表明,几乎一半的肿瘤医生在他们专科培训第一年会感到倦怠,但随着培训的进行,这种倦怠感会逐渐减轻。鉴于预计2020年之前会出现肿瘤医生严重缺乏的情况,这个发现十分令人不安,哈佛医学院Reed Drews教授指出。
美国梅奥诊所Shanafelt等对美国肿瘤医生的研究发现,肿瘤科医生总体上对他们选择的职业生涯非常满意。实际上,在1117名受访者中,83%的人表现出不仅仅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满意,而且是对他们专业选择的满意。肿瘤医生对职业生涯及专业的满意度比受调查的其他任何医生群体都要高。
但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肿瘤医生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感到满意。根据一项对美国内科医生的调查,这个比例比任何其他医学专业都低,且低于普通美国人群。这种对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不满导致部分医生计划减少工作时间和离开临床工作。
在评估完执业肿瘤医生的情况之后,Shanafelt等开始评估肿瘤专科培训医生的情况。此项研究涉及的肿瘤专科培训医生,均是在完成2013年医学肿瘤学培训后考试(MedOnc ITE)之后受邀参与了此项可选调查。
他们在调查中被问及了职业规划、专业期望、生活质量、工作中是否产生过倦怠、疲乏等情况,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否满意。
在全美1637名参加肿瘤专科培训的医生中,有1373人(83.9%)参加了2013年的MedOnc ITE考试。这当中,又有1345人(占考试总人数97.9%)完成了这项可选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医生中43.3%在第一年的培训中出现了倦怠,而这一比例在第二年下降到了31.7%,在第三年更是下降到了28.1%(P<0.001)。与之前研究相比,肿瘤专科培训医生和执业肿瘤医生对工作倦怠的总体发生率相似(34.1% vs 33.7%)。
该调查还发现,培训医生感到疲劳的比例较执业医生更高(P<0.001),而他们的总体生活质量则更低(P<0.001)。但是,培训医生们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平衡情况的满意度要高于执业医生(40.9% vs 34.8%; P=0.0031),并且对于他们的专业选择更加满意(89.4% vs 80.5%; P<0.001)。
大约有近一半的培训医生(51.0%)表示他们希望追求学术研究生涯,35.0%计划加入私人诊所,而9.4%则计划投身退伍军人医院或军队医院。
但是,随着培训年份的增长,培训医生们投身学术生涯的愿望有所下降,而加入私人诊所的意愿更强烈。其中,背负更高教育债务的培训医生不愿选择学术性的职业生涯,他们更希望加入私人诊所。
这项调查还表明,培训医生们普遍低估了他们每周工作当中执行管理工作的时间,在家工作的时间以及半夜电话呼叫的次数。同时,他们高估了自己每周会用来读书应对专业知识发展的时间。
总的来说,该团队发现肿瘤医生在私人诊所实际工作时间比培训医生原本预计的要多出6个小时 (62.9 vs 56.9; P=0.025)。而打算去私人诊所的培训医生的中值薪水预期($300,000-$350,000)要高于投身于学术研究生涯的研究生($200,000-$250,000)。
经过多因素分析,更高的培训年级,男性,育有小孩这些因素可以提高MedOnc ITE的考试分数。而倦怠、年龄偏大、较高的债务则会降低MedOnc ITE的考试分数。
Drews教授建议,建立同龄医师交流小组、加强对临终关怀话题的训练和提升教育质量可能会降低第一年紧凑的专科培训的倦怠率。
“近些年在我们医院的专科培训项目中,当在某个大科室进行查房时,一个由慈善机构资助培训的心理肿瘤医生会加入他们,并在向发生癌症转移患者转告坏消息时提供宝贵的信息反馈。此外,我们还提供交流技巧的培训、介绍肿瘤学魅力的晨会和晚上的读书讨论等作为年轻医生培训经历的一部分,”他解释道,“但是这些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减轻未来肿瘤医生的苦恼是未知的”
Shanafelt等建议到,减轻年轻医生头三年专科培训时的临床责任可能会帮助他们减少倦怠。但是Drews医生相信这种做法只会导致第二、第三年倦怠率的增高,同时会分散集中的研究时间。
“那些志在学术研究有所建树的培训医生希望的是更少而非更多的临床责任,特别是如果他们要达到高水平研究目标和拿到研究赞助和奖项。”他指出。然而,他也承认职业规划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并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有了小孩和教育债务。
“当我们在训练未来的肿瘤医生时,我们需要通过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来降低年轻医生的倦怠和不满,以避免将来肿瘤医生的短缺。同时保证足够数量的学术型肿瘤医生致力于科研探索以改善患者的生存。”Drews总结道。
(编译 张子奇 胡博文 欧袁伟翔 审校 卢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