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 T后髓系肿瘤的特征和相关因素
美国梅奥诊所Gurney等报告,在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 T)后,基线时的年龄和血小板减少情况可以对后续髓系肿瘤的风险进行分层,且不受克隆性造血情况的影响。该结论可指导咨询和监测。(JAMA Oncol. 2024年2月22日在线版)
为了给咨询、风险分层和潜在监测策略提供参考信息,该研究自明尼苏达州、佛罗里达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梅奥诊所纳入2016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或多发性骨髓瘤接受CAR T治疗的、随后发展为髓系肿瘤(post-CART MN)的成人患者,报告了post-CART MN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更新结果。
髓系肿瘤的分类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五版分类。为了确定与post-CART MN相关的临床因素,研究者按照6∶1的比例匹配主要诊断(MM或LPD)队列和对照队列,对照队列接受CAR T治疗后未继发MN。
结果显示,CAR T细胞输注后中位随访14个月(IQR:6~23个月),20例患者在中位10个月(IQR:5~18个月)时发生post-CART MN。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7岁(IQR:52~76岁),8例(40%)为男性。
在1年、2年和3年时,post-CART MN累计发病率的估计值分别为4%、6%和9%,在LPD亚组和多发性骨髓瘤亚组中具有可比性。在11例有基线样本的病例中,二代测序分析发现7例(64%)有克隆性造血(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2%),主要涉及TP53和PPM1D。在10例有配对样本的可评估病例中,7例(70%)可建立克隆联系,余下3例的基线克隆未进行临床报告(VAF<2%)。
对照组(12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IQR:21~81岁),比病例组更年轻,其中72例(60%)为男性。单变量原因归因风险回归发现,老年、较低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较低的血小板计数均与post-CART MN相关。多变量原因归因风险回归比较了多个变量,一致性指数(0.776)结果支持模型B(年龄≥65岁,血小板计数≤140 000/μL)。
在市售CAR T治疗的患者中,存在1个因素(标危,占队列的48%)或2个因素(高危,占队列的16%)时,模型B显示的post-CART MN率分别为4/百人—年或27/百人—年(P<0.001)。随访超过80人—年时,低危(占队列的43%)队列未见post-CART MN事件。
研究者表示:尽管多发性骨髓瘤和LPD的移植后发病率较高,但post-CART MN事件不能被直接归因于CAR T暴露,因为所有患者之前都接受过细胞毒性治疗。Post-CART MN是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的血液毒性(ICAHT)的一个重要鉴别诊断,当模型中纳入年龄因素后,其与CHS的相关性得以强化。
该研究的局限性包括:缺乏独立的队列验证、post-CART MN的数量桎梏了多变量模型的因素分析、不完整的克隆性造血数据未被纳入模型、从对照中得出的风险比不具有普遍性等。 (编译 张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