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肿研究团队大规模研究证实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将胃癌风险降低20%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潘凯枫教授教授等报告的研究显示,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参与者,胃癌发病率有所降低且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开展对幽门螺杆菌的筛查和根除可作为预防胃癌的公共卫生策略。(Nat Med. 2024年7月30日在线版)
该研究为一项2011年在山东临朐县(中国胃癌高发地区)开展的大规模、以社区为基础的前瞻性、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目的在于了解与幽门螺杆菌治疗相关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及明确幽门螺杆菌对胃癌发病率的影响,填补当前相关证据的空白。研究纳入临朐县当地男性或非妊娠、非哺乳期的女性,年龄在25~54岁的参与者,共17万多例。
幽门螺杆菌阳性参与者接受10天的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4.7万例,奥美拉唑+四环素+甲硝唑+枸橼酸铋钾)或症状缓解治疗(4.6万例,出于盲法保护,给予参与者与四环素、甲硝唑外观相似的安慰剂,以及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研究表示,采用症状缓解治疗,而非安慰剂,主要是考虑到MITS试验是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的大规模试验,而奥美拉唑和枸橼酸铋钾或有助于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消除炎症和恢复受损胃黏膜等作用。治疗45天后,两组接受13C呼气试验,以明确是否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
接受治疗的参与者整体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2.9%,接受缓解治疗的参与者中15.1%治疗后幽门螺杆菌阴性。女性、不吸烟和不饮酒者更少出现幽门螺杆菌阳性,且即使是阳性,成功根除的可能性也更高。
随访11.8年间,研究者共记录到1035例胃癌病例,其中接受幽门螺杆菌治疗和症状缓解治疗的分别有354例和399例,幽门螺杆菌阴性参与者282例。90.3%的胃癌为非贲门胃癌,以腺癌为主要病理类型(96.8%)。
相较于接受症状缓解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参与者,未校正潜在影响因素,仅用于随机化分组时,接受根除治疗的参与者胃癌发病率降低了14%(HR=0.86,95%CI 0.74~0.99)。校正潜在影响因素后,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HR=0.87,95%CI 0.75~1.00)。每14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参与者接受治疗,则可预防1例胃癌的发生,而每96例参与者幽门螺杆菌阳性成功根除,可预防1例胃癌的发生。幽门螺杆菌阴性参与者胃癌发病率降低了54%(HR=0.46,95%CI 0.39~0.53)。幽门螺杆菌阳性治疗失败者胃癌风险并未降低(HR=1.02,95%CI 0.83~1.26)。
共记录到471例胃癌死亡病例,相较于幽门螺杆菌阳性参与者,阴性参与者胃癌死亡风险降低了47%(HR=0.53,95%CI 0.43~0.66)。相较于接受症状缓解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参与者,接受根除治疗的参与者(HR=0.89,95%CI 0.72~1.11)、成功根除的参与者(HR=0.81,95%CI 0.63~1.05)可观察到胃癌死亡率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
安全性方面,为期10天的治疗期间,共有1345例参与者报告了中度不良反应,其中接受根除治疗和症状缓解治疗的参与者中分别有915例(1.8%)和430例(0.9%)。研究者未在整个治疗期间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该研究结果证实,相较于奥美拉唑+枸橼酸泌钾的症状缓解策略,四联根除策略整体是有效的,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14%,且对于成功根除的参与者,胃癌风险可降低19%。 (编译 张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