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鼻咽癌免疫辅助治疗研究JAMA发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和孙颖教授等报告的DIPPER研究显示,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后,卡瑞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的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86.9%,将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4%,安全性可控。研究显示,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而言,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有助于提高EFS率且安全性可控。(JAMA. 2025年3月13日在线版)
DIPPER试验是一项在中国11家医学中心开展的开放标签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研究纳入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TNM分期属于T4N1M0或T1-4N2-3M0,排除了预后通常较好的T3N1期患者。患者入组前均接受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具体方案为:诱导化疗(第1天和第8天接受1000 mg/m2的吉西他滨;第1天接受80 mg/m2的顺铂,每3周一次,共3个周期),随后采取序贯放同步放化疗(69.96 Gy的放疗,共33次;100 mg/m2的顺铂,每3周一次,共2个周期)]。而后,研究人员将患者以1∶1随机分配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辅助治疗(200 mg,每3周一次,为期12周,226例)或仅接受观察(224例)。
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卡瑞利珠单抗组和观察组分别有30例(13.3%)和54例(24.1%)的出现疾病复发或死亡事件。卡瑞利珠单抗组和观察组3年EFS率分别为86.9%(95%CI 82.6%~91.5%)和77.3%(95%CI 71.9%~83.1%),相比于观察组,卡瑞利珠单抗组患者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4%(HR=0.56,95%CI 0.36~0.89,P=0.01)。
次要终点指标方面,卡瑞利珠单抗组仍保持优势,3年无远处转移率、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均高于观察组,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也提升到92.4%,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提升到92.8%。此外,研究预先设定的亚组中,如不同肿瘤分期、EBV DNA水平等,卡瑞利珠单抗组均保持了一致的获益性。
安全性方面,卡瑞利珠单抗组和观察组分别有199例(97.1%)和189例(85.5%)的患者发生任何级别的不良事件,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例(11.2%)和7例(3.2%),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多数与卡瑞利珠单抗相关的不良事件为1级或2级。3级irAE发生率仅3.9%,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研究解读
目前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的最佳模式仍无定论,不同的研究探索采用的不同的模式,从已公布的CONTINUUM研究看,免疫治疗全程使用取得了疗效获益,3年EFS率达86.1%,但需要注意联合治疗耐受性的问题。DIPPER研究证实,单纯免疫辅助治疗也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3年EFS率86.9%,数值上是相近的,但单纯辅助的安全性优于其他模式;而BEACON研究则探索诱导+辅助阶段使用免疫的“夹心饼”模式,研究证实免疫联合化疗诱导治疗能带来更高的完全缓解(CR)率,CR率达30.5%。几种不同的免疫介入模式,均能给患者带来获益,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类型和特征情况,同时考虑联合治疗的耐受性等因素,在放化疗基础上选择更适合的免疫介入模式。
未来探索方向主要有:免疫治疗与传统的放化疗的结合模式,免疫治疗与放化疗的结合标准需要建立;同时诱导化疗后可以优化缩小照射靶区,让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那么免疫+化疗能否进一步缩小照射靶区需要进行研究探索;生物标志物的精准筛选,如何识别能从诱导或辅助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一直是探索的方向,也包括通过EB病毒检测等筛选高危的人群;新型免疫疗法的开发与应用,目前新型制剂像双特异抗体、ADC等药物在各个瘤种中均有研究探索,这些新药能否给鼻咽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需要进一步探索;此外,还需探索长期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局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较长,如何在治疗的方案选择上更加减毒增效,让患者生存期延长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也是未来要探索的方向。
(编译 赵锡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