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未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
英国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治疗新诊断的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未能降低疾病特异性死亡率和总体死亡率。(J Urol,2015;193:1220-1225.)
事实上,诊断后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患者的前列腺癌死亡风险有所增加。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麦吉尔大学肿瘤中心的Laurent Azoulay博士表示,所观察到的风险很可能为一些混杂因素所致。患者在诊断前列腺癌后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有一些其他情况导致预后不佳。如,我们的结果不应该让诊断后的患者停止服用阿司匹林。一些观察性研究已经评估了阿司匹林与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但存在不同的结论。这些研究具有严重的方法学局限性,从而夸大了阿司匹林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潜在疗效。应用适合的方法,我们发现阿司匹林不具有保护作用。这项研究确实引起了对这类药物潜在抗肿瘤活性的一些疑问。
研究细节
研究者应用国家癌症数据存储库、临床研究在线数据库和其他数据库搜集到11779例于1998~2009年确诊的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其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71.3岁。
在中位随访5.4年期间,共有1793例患者死于前列腺癌,3502例患者死于其他原因。总体来说,诊断后应用阿司匹林增加了46%的前列腺癌死亡风险(HR=1.46,95%CI 1.29~1.65)和37%的全因死亡风险(HR=1.37,95%CI 1.26~1.50。
研究者提示:前列腺癌死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增加受到诊断后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限制;在其他三项观察性研究中也发现,对于诊断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这些风险均未增加。
近期一项研究(J Clin Oncol. 2014;32:3716-3722)报道,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率被(阿司匹林)降低了(HR=0.60,95%CI 0.37~0.99)。Azoulay等进行了相似的分析但未能重复其研究结论(HR=1.85,95%CI 1.51~2.30)。因此,Azoulay等认为,总之,这些结果否定了阿司匹林与前列腺癌死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保护性关系。
需要更多研究
Azoulay等注意到,目前,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尚无预防前列腺癌死亡的适应证。这些药物通常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获益明显。我们的阴性结果尚不能改变该临床实践。
研究者进一步解释到:“前列腺癌确诊后,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与前列腺癌的疾病进展具有一定相关性。”他们注意到:某些前列腺癌治疗,例如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增加相关。因此,应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这与较差的疾病进展相关。虽然该研究调查了30多项潜在的干扰因素,但其他干扰因素仍有可能(发挥作用)。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院放射肿瘤专家Kevin Choe教授一直致力于阿司匹林治疗与前列腺癌相关性的研究,但其并未参与Azoulay等的研究。Choe教授说:“此项研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Gleason分级和PSA评价等已知的临床因素是预测前列腺癌预后最强有力的因素。但在这项注册研究中,超过50%的患者缺少这些关键因素,因此该分析未涉及这些因素。”
该研究的局限性还包括相对短暂的随访期(5.4年)和患者入组时的平均年龄过大(71.3岁),还需要其他高质量研究来更清楚地了解阿司匹林对前列腺癌患者的作用。
(编译 郭放 审校 谢晓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