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会议特别报道

一项纳入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随机开放Ⅱ期临床研究显示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中加Elotuzumab改善生存更好

发表时间:2015-08-17

    美国研究者Andrzej Jakubowiak等报告,针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lotuzumab/硼替佐米/地塞米松(EBd)方案较硼替佐米/地塞米松(EBd)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EBd组继续治疗的患者更多且获得了更好的早期生存结果。EBd组患者的输液反应少,且通过预防手段是可控的。因此对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单用Bd方案相比,应用免疫治疗性单克隆抗体Elotuzumab联合Bd方案可获得更好的疗效而不良反应增加有限。(摘要号S103)

    Elotuzumab是一种免疫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可识别一种高表达于骨髓瘤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蛋白——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SLAMF7)。Elotuzumab通过直接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特异性识别和杀灭表达SLAMF7的骨髓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的影响微小。在临床前骨髓瘤模型中,Elotuzumab被证实与硼替佐米联合可提高活性,且Elotuzumab/硼替佐米联合方案在Ⅰ期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这项Ⅱ期开放性临床研究(NCT01478048,CA204-009)旨在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应用EBd方案或单用Bd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

    对于之前接受过1~3种化疗方案的RRMM患者,每21天(1~8周期)或每28天(至少9周期)给予EBd方案或Bd方案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方案计划:Elotuzumab给药方案为:10 mg/kg 静脉滴注;d1,qwk,第1~2个周期;d1、11,第3~8个周期;之后每个周期d1、15给药。硼替佐米:1.3 mg/m2 静脉滴注/皮下注射;d1、4、8、11,第1~8个周期;之后每周期d1、8、15给药。未应用Elotuzumab时使用地塞米松20 mg,应用elotuzumab时地塞米松为8 mg口服及8 mg静注。主要研究终点是根据IMWG标准判定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在这项研究中,双侧检验以P≤0.3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把握度为80%;据此推算发现103个事件可将风险比确定为0.69。所有参与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结果显示,共有152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被随机分入EBd方案组(77例)或Bd方案组(75例)。截至随访结束(2014年9月12日),EBd组有18%的患者、Bd组有10%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EBd组和Bd组患者的中位治疗周期数分别为12和7。治疗中断的主要原因是疾病进展(52%)。两组PFS的风险比是0.71(70%CI 0.58~0.87,P=0.08)。EBd组和Bd组患者的1年PFS率分别为39%(95%CI 28%~50%)和32%(95%CI 21%~44%),2年PFS率分别为24%(95%CI 13%~36%)和6%(95%CI 1%~19%)。校正预后因素后,EBd组和Bd组PFS的风险比为0.58(70%CI 0.47~0.72,P=0.01)。EBd组和Bd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9.7个月和6.9个月,总体治疗反应率分别为66%和63%。早期OS的风险比为0.61(70%CI 0.43~0.85)。EBd组和Bd组的1年OS率分别为85%(95%CI 75%~92%)和74%(95%CI 62%~83%)。

    至分析结果时,共有40例死亡病例(EBd组17例,Bd组23例),主要死因为疾病进展。OS的随访仍在继续。EBd组和Bd组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51例(68%)和45例(60%)。每组均有至少15%的患者发生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EBd组7例,占9%;Bd组13例,占17%)、感染(EBd组14例,占19%;Bd组11例,占15%)。EBd组有7%的患者发生输液反应(1~2级)。在最大输液速度5 ml/min时无输液反应的发生。

    (编译 王惊华 审校 王亮 吕跃)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吕跃教授述评:

    尽管出现了硼替佐米、雷那度胺等新药,但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直仍不理想。本文报告了一种免疫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新药Elotuzumab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应用结果,发现EBd组和Bd组患者的1年PFS率分别为39%和32%,2年PFS率分别为24%和6%,提示该药物可以明显提高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的疗效,是一个比较有前途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