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其他肿瘤

Ipilimumab临床实践中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对策

发表时间:2015-09-23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一项经治患者的实际临床数据显示,Ipilimumab(Yervoy,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引起免疫活化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比先前临床试验所报告的要高。(J Clin Oncol. 2015年8月17日在线版)

    Ipilimumab是第一种治疗黑色素瘤的新型免疫药物。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抗CTLA-4抗体。但它会导致免疫活化,引发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肝炎和垂体炎等。这些不良反应多需要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给予抗TNFα药物如Infliximab治疗。

    研究者表示:“根据有丰富的Ipilimumab治疗经验的医生反馈,约35%的患者需要使用系统性激素治疗Ipilimumab引起的不良反应。”

    该研究还发现激素治疗不影响患者的总生存。因此专家强调把握激素治疗适宜时机的重要性。在激素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建议尽早使用Infliximab治疗。

    “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的患者,医生不应犹豫是否使用Infliximab。”研究者强调说,“我们有1/3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最终需要使用Infliximab处理不良反应。我们相信,尽早给予Infliximab比延长激素治疗更安全可靠。”

    临床试验采用NCI的CTCAE标准进行毒性分级,以决定是否需要给予激素治疗。该项研究背景资料显示,CTCAE第2和3级的划分带有主观性,并不适用于Ipilimumab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分级。相比CTCAE分级标准,文中的临床医生更倾向结合自己的临床判断和Ipilimumab制造商提供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治疗指南进行处理。

    研究者对298例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查阅,所有患者在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间都接受了诊治。患者接受Ipilimumab标准剂量3 mg/kg的治疗,其中70%的患者(210例)完成了4个周期的治疗。

    结果显示,根据CTCAE标准,254例(85%)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31%出现≥3级不良反应。19%(56例)由于不良反应停止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34例)。35%(103例)需要系统性激素治疗,这是以往临床试验中使用Ipilimumab标准剂量3 mg/kg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倍。给予激素处理的患者中有30%(31例)完全没有应答,需要进一步治疗,其中大部分(29例)仅经过1次Infliximab的处理即可得到控制。

    中位治疗失败时间(定义为死亡或开始新的治疗)为5.7个月。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6.5个月(95%CI 12.6~21.1个月),预计2年生存率为39%(95%CI 33%~46%)。12%的患者不需要进一步抗黑色素瘤治疗即可获得长期的病情控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或系统性激素治疗并不影响总生存或治疗失败时间。

    “医生不能完全依赖CTCAE毒性标准来衡量决定何时开始使用激素治疗。患者可能有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尽快采用激素处理。”因此,研究者建议,CTCAE标准是一种指南,但医生最终需要自己进行临床判断。

    (编译 唐碧霞 审校 盛锡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郭军教授述评:

    新型免疫药物是一个全新的抗肿瘤治疗理念,相应药物副反应的处理策略也是临床医生需要尽快了解并掌握的知识。这项研究对临床实际应用CTLA-4抗体Ipilimumab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医生不能僵化地根据指南进行诊疗,而必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治疗经验进行处理。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