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消化道肿瘤

MicroRNA作为胰腺癌癌前病变诊断标志物

发表时间:2015-10-20

    一项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研究结果显示,应用nCounter技术检测一组血浆特定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用于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患者与健康个体,并区分高危与低危肿瘤。(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2015;8:826-34)

    该研究收集44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IPMN的术前血浆样本及2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样本,通过nCounter技术检测800个miRNA含量。结果显示,一组含30个miRNA的组合可区分IPMN患者和健康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neath the curve,AUC)为0.74(P=0.002)。该组合包括新发现和已被确认参与胰腺癌发生的miRNA,其在IPMN标本中的含量较健康对照组高2~4倍。

    另一组含5个miRNA的组合可区分21例恶性(高度异型增生和侵袭性癌)和21例良性IPMN(低度和中度异形增生),AUC=73.2(95%CI 57.6~73.2,P=0.005)。以上结果提示,血浆miRNA检测有助于诊断胰腺癌癌前病变,有效筛选高危人群,避免对低危患者的过度治疗。

    (编译 周尘飞 审校 张俊)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张俊教授述评: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诊困难是导致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血液检测因其微创、实时、可反复检测等优势,是肿瘤筛查、诊断、监测的理想选择。然而,大部分传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难以满足临床需求。随着对血液循环肿瘤细胞、游离DNA、microRNA等肿瘤相关物质研究的深入,以及各类微量检测技术方法的革新,使“液体活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研究通过一种新型且相对廉价的nCounter检测技术,发现血浆中microRNA的特定组合可用于胰腺癌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针对胰腺癌高度恶性的特征,将研究人群前移至癌前病变,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目的。

    然而,由于该研究仅为概念验证,病例数较少,未另设测试组验证结果。同时,诊断精确度指标AUC为0.74,并不优于以往胰腺癌分子诊断的研究结果。该结果仍需在较大样本中验证,并进一步优化标志物组。此外,选择IPMN这一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瘤种开展研究,也反映了基于生物学行为差异,开展分层治疗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