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196试治复发CLL有效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报告的Ⅰ~Ⅱ期研究显示,选择性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Acalabrutinib(ACP-196)治疗存在17p13.1缺失的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时的安全性高、疗效好。(N Engl J Med. 2015年12月7日在线版)
Ibrutinib不可逆地抑制BTK,是治疗CLL的重大突破。但是,Ibrutinib同时不可逆地抑制了其他激酶靶点,这可能减弱了它的治疗作用。ACP-196是一种选择性的不可逆BTK抑制剂,提高了一代BTK抑制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这项随机化的Ⅰ~Ⅱ期多中心研究评估了61例复发CLL患者口服ACP-196的安全性、有效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药效学特征。Ⅰ期招募的患者接受增加剂量的ACP-196治疗,即每日剂量为100~400 mg;而Ⅱ期临床试验中患者每天摄入两次100 mg的ACP-196。
结果显示,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既往治疗CLL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31%的患者有染色体17p13.1缺失,75%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基因无突变。在剂量递增的研究中,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毒性作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43%)、腹泻(39%)和体重增加(26%),大多为1~2级。中位随访14.3个月,总缓解率为95%,其中部分缓解率为85%,伴淋巴细胞增多患者的部分缓解率为10%;仍然有5%的患者没有应答。在染色体17p13.1缺失的患者中,总患者率为100%。没有病例发生Richter转变(发展成大细胞淋巴瘤的CLL),只有1例CLL患者疾病进展。
(编译 杨丽艳 审校 王化泉)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王化泉教授述评:
Ibrutinib药物在B淋巴细胞肿瘤中的优异表现使BTK抑制剂的研发炙手可热,更加特异性抑制BTK而对其他激酶没有影响,可以使治疗更加具有特异性和高效性,同时降低不良反应作用。新BTK抑制剂Acalabrutinib在这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尝试,并在复发CLL患者中得到了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