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预测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的发生
英国St. Mark医院的Ryan Choi在2016年ECCO大会上报告的一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展为结直肠癌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病变严重程度和慢性程度可以预测癌症的发生风险。(摘要号 OPO012)
研究者指出,与普通人群相比,癌症监测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虽然绝对风险仍然很低。如何鉴别出这部分可能会发生癌变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研究
Choi等入组2003~2013年于St. Mark医院就诊的987例经组织学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对他们6954次定期肠镜复诊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97例患者(9.8%)发生了癌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平均评分(HR=3.55)、慢性迁延程度的平均评分(HR=1.29)等7个因素与癌变风险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肠狭窄(HR=3.30)、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HR=2.20)、炎症的平均病变程度(HR=2.05)、肠镜下结肠的异常表现(HR=1.80)以及组织学上炎症的慢性迁延程度(HR=1.18)5个因素与癌变的风险相关。其中炎症的严重程度与慢性迁延程度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罹患结直肠癌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根据这一结果,可以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炎症的病变程度进行风险分层。但是在实践中利用风险分数进行分层比较困难。
研究者根据结肠镜数据对患者的炎症严重程度进行分级(0~3),并利用组织学阳性的炎症发现来计算慢性迁延程度评分。但很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史都较长,慢性迁延程度评分需要根据患者的整个病程进行评估,因此,临床操作起来很困难。
基于此,Choi等建议可以仅对溃疡性结肠癌患者最近5~10年间的3次或4次肠镜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计算这一时间内炎症的严重程度评分和慢性程度评分。这一预测方法简单实用,且其预测能力与对整个病史的评估并无明显差异。
另外,肠镜下一些特殊的表现,如管状结构的形成、特征消失、结肠变短等也是癌变高风险的表现。Choi指出,活动性炎症经治疗后,肠镜下表现为肠道正常或炎症静止期的患者比例更高,可能有助于降低癌变风险。
(编译 宁涛 审校 巴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