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胸部肿瘤

癌症的精准医疗:我们是否有准确目标?

发表时间:2016-09-14

    美国西雅图Swedish癌症研究所Howard (Jack) West表示:在过去20年中,癌症治疗最重要的收获是确立肿瘤驱动的分子标志物,并将其作为靶点进行治疗。临床治疗也逐渐向精准医疗转变,扩大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无疑将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使临床预后甚至癌症治愈率也出现了量的飞跃。但在醉人的蓝图之外,我们应该保持对现实的清醒。(J Clin Oncol. 2016年8月1日在线版)

    BATTLE研究是癌症精准医疗领域中的先驱,其表明了二次活检及分子标志物指导下进行分组治疗的可行性。最近的BATTLE-2研究评估了无驱动基因患者应用靶向治疗的潜在疗效,主要研究对象为NSCLC中分子分型比例最大且尚无明确靶向治疗的KRAS突变型患者。

    研究分为4组:厄洛替尼组,厄洛替尼+MK-2206组,MK-2206+AZD6244组,索拉非尼组。但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4组患者均未获得CR,少有PR,中位PFS仅为2个月。单独对KRAS突变型及KRAS野生型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若接受不含厄洛替尼方案,KRAS突变型患者PFS显著优于KRAS野生型患者;但KRAS野生型患者接受含厄洛替尼方案后OS显著延长。尽管所有治疗组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疗效,但作为假设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BATTLE-2研究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们将精准医疗整合进入癌症治疗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因其门槛低误走了捷径,而忽略其本身潜在的巨大获益。法国SHIVA研究将实体瘤患者随机分入基于分子分型的试验组和标准治疗组,发现两组患者的PFS及OS均无改善,作者因而认为“不应在标准之外应用分子靶向治疗”。在此背景下,BATTLE-2研究令人振奋的结果提醒我们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不能仅在回顾性研究的阳性结果中踟蹰不前。从血浆中进行液体活检的分子检测研究预示了增加新的可获取样本的广泛前景,也降低了相关不可获取的组织活检的门槛。在未来几年中,我们将精准医疗应用于癌症治疗的真正挑战在于前瞻性地定义出清晰且有临床意义的研究终点,并证明我们终会实现它们。 

    (编译 张帆)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