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消化道肿瘤

食管腺癌和巴雷特食管中发现了新的基因位点

发表时间:2016-10-09

      英国剑桥大学Gharahkhani P等报告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巴雷特(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风险突变位点的数量是之前已知位点的两倍,并发现一些新的致病因。此外,食管腺癌与HTR3C、ABCC5位点间的特殊关系可能成为巴雷特食管转变为食管腺癌新的预测标志物。在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展中,新风险位点的精细定位和功能检测引领关键分子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这也将带动预防和干预策略的发展。(Lancet Oncol. 2016年8月12日在线版)

      在高收入水平的国家,食管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成为增长最快的肿瘤之一。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变前兆。然而,只有少数巴雷特食管患者发展成食管腺癌。这项国际联合研究旨在探寻食管腺癌与巴雷特食管进展的新的遗传风险变化。

      研究者自PubMed数据库入组2016年2月29日前所有关于食管腺癌与巴雷特食管的全基因组相关研究,开展了该项大型荟萃分析,主要对组织病理学上已确诊的、携带大量SNP的患者进行探索分析。这些患者数据主要来自欧洲,北美,澳大利亚三地进行的4个独立的临床研究。研究采用了固定效应逆方差加权法进行分析,调整全基因组重要位点后通过富集分析法进行了关联分析。此外,此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法得出生理病理相关的细胞反应机制。

      入组样本包括巴雷特食管6167例,食管腺癌4112例,另包括4个全基因组临床研究的代表性样本17 159例。研究发现如下8个与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相关的高风险基因位点。

      CFTR(rs17451754;P=4.8×10-10),MSRA(rs17749155;P=5.2×10-10),LINC00208、BLK(rs10108511;P=2.1×10-9),KHDRBS2(rs62423175;P=3.0×10-9),TPPP、CEP72(rs9918259;P=3.2×10-9),TMOD1(rs7852462;P=1.5×10-8),SATB2(rs139606545;P=2.0×10-8),HTR3C、ABCC5(rs9823696;P=1.6×10-8/P=0.45)。

      其中HTR3C、ABCC5(rs9823696)位点与食管腺癌(P=1.6×10-8)密切相关,与巴雷特食管(P=0.45)独立相关。在富集分析中,研究者重新分配权重后发现了第9个新的风险位点LPA(rs12207195;P=0.925)。最强的疾病通路(P<10-6)是肌细胞分化和间质细胞分化。

      (编译 谢幸娟 审校 依荷芭丽·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