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消化道肿瘤

液体活检能识别近80%的耐药分子改变

发表时间:2017-02-09

    在2016年EORTC-NCI-AACR分子靶向和肿瘤治疗专题研讨会上,美国麻省总医院(MGH)消化道癌症中心的Ryan Corcoran向参会者阐述一项揭示消化道肿瘤对靶向治疗产生耐药机制的研究结果。(摘要号 4LBA)

    “为了理解消化道肿瘤对靶向治疗产生耐药的机制,研究者应用MGH消化道肿瘤中心的‘液体活检’项目,在疾病对治疗无反应并且开始进展时采集患者血样。通过二代测序分析循环肿瘤DNA,从而确定在治疗期间导致耐药的突变。”Corcoran解释道。

    循环肿瘤DNA从全身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并且可以从常规抽血中分离。鉴于同一患者不同转移部位的肿瘤细胞常产生不同的耐药机制,循环肿瘤DNA的液体活检分析可以识别同时存在的多种耐药改变,而这在单一部位的肿瘤组织活检中可能会被遗漏。

    在31例患者中,近80%的患者能通过液体活检识别导致耐药的分子改变,其中半数患者在血液中检测到多种改变。在那些疾病开始进展时进行肿瘤组织活检的患者中,液体活检还能检测出额外62%的改变。借助液体活检还发现了多种新的耐药机制,为克服耐药治疗策略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总而言之,这些数据表明,在疾病进展时常规实施液体活检可以有效地识别靶向治疗中重要的耐药机制,并且较肿瘤组织活检有其明确的优势。

    Corcoran总结表示:“液体活检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从常规血样中进行检测,患者不必承受昂贵的、有创的、可能造成一定风险的肿瘤活检。此外,液体活检可能能够更好地发现‘肿瘤异质性’,或是同一患者独立转移灶中不同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的演变,这些在单个肿瘤病灶的穿刺活检中可能会被遗漏。”

    法国Gustave Roussy研究所的Jean Charles Soria指出:“液体活检是便于获得任一患者内在肿瘤生物学的关键证据的方法。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快速、强效地鉴别了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从而帮助临床医生提供给患者进一步的治疗选择。这个研究非常清晰地表明了液体活检在未来几年里将改变肿瘤学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