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血液系统肿瘤

一线治疗滤泡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皮下给药与静脉给药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发表时间:2017-05-18

    英国南安普顿总医院肿瘤研究中心Andrew Davies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线治疗滤泡淋巴瘤时,静脉与皮下注射利妥昔单抗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未提出新的安全问题。皮下给药联合化疗并未削弱利妥昔单抗的抗肿瘤活性。(Lancet. 2017年5月2日在线版)

    静脉应用利妥昔单抗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给药持续1.5~6小时。皮下给药的方式能够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该研究(SABRINA)入组滤泡淋巴瘤患者,致力于揭示利妥昔单抗皮下注射较静脉应用在药代动力学上的非劣效性,并提供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

    SABRINA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Ⅲ期临床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研究者所纳入的受试者为经组织学确诊的、未经治疗的、分级为1~3a级的、CD20阳性的成人滤泡淋巴瘤患者(来自于30个国家的113个研究中心)。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全身功能状态评分为0~2分;CT或MRI等二维检查手段可评估;预期寿命≥6个月;血液学功能持续时间≥28天;依据滤泡淋巴瘤研究组标准需要治疗的症状≥1个。研究者依据动态随机化算法将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受试者接受利妥昔单抗静脉给药(375 mg/m2),另一组受试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皮下注射(1400 mg),均联合化疗(6~8周期的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即CHOP方案;或8周期的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即CVP方案)。每3周进行1次诱导化疗,之后接受每8周利妥昔单抗的维持治疗。根据受试者所接受的诱导化疗方案、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和入组地区对受试者进行随机化分层。第2阶段的主要研究终点为诱导结束时总缓解率(即确认完全缓解,未确认的完全缓解以及部分缓解)。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进行疗效分析。汇总1阶段和2阶段的数据进行报告。该试验已于网站注册,编号为NCT01200758;不再招募新的患者,但仍有一些患者在随访。

    结果显示,2011年2月15日至2013年5月15日,410例患者分别接受静脉及皮下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结束时静脉组和皮下组患者的总缓解率分别为84.9%(95%CI 79.2%~89.5%)和84.4%(95%CI 78.7%~89.1%)。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静脉组为95%(199/210例),皮下组为96%(189/197例);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依旧相似,静脉组为55%(116例),皮下组为56%(111例)。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为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静脉组为44例(21%),皮下组为52例(26%)。静脉组和皮下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和37%,用药相关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5%和48%(主要为1级或2级局部注射部位反应)。

    (编译 律琦 审校 王化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