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黑色素瘤 标准剂量Pembrolizumab联合减量Ipilimumab治疗有效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Georgina V Long等报告的KEYNOTE-029研究显示,给予标准剂量Pembrolizumab联合4次减量Ipilimumab,随后再给予标准剂量Pembrolizumab,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可获得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以及可控制的不良反应。这些数据表明,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而言,标准剂量Pembrolizumab联合减量Ipilimumab也许是一种可耐受的有效选择。一项随机Ⅱ期试验正在进行,旨在探索这种联合治疗中的可替代剂量方案。(Lancet Oncol. 2017年7月17日在线版)
既往研究显示,对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而言,相比单用标准剂量的Ipilimumab,其联合减量Nivolumab可提高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但会增加不良反应。研究者对标准剂量Pembrolizumab联合减量Ipilimumab进行了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的评估。
在这项开放性Ⅰb期试验中,研究者招募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12所医学中心的患者。入组标准为:年龄为18岁或以上,患有晚期黑色素瘤,ECOG PS评分为0分或1分,具有可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v1.1)判定疗效的可测量病灶,器官功能尚可,最近一次化疗的不良反应可降至1级或者更低,无需使用全身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活动性自身免疫疾病,无活动性非传染性肺炎,无控制不佳的甲状腺功能紊乱或糖尿病,无活动性脑转移灶,未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静脉给予入组患者Pembrolizumab 2 mg联合Ipilimumab 1 mg
,每3周1次,连续4次,随后静脉给予Pembrolizumab 2 mg
,每3周1次,直至2年或出现疾病进展、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知情同意后退出研究或研究者决定停止。主要终点为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根据RECIST v1.1标准来评估)及总生存期。研究者还评估了无进展生存期。对至少接受1次联合方案化疗的入组患者进行主要终点的评估。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估。这项试验在网站上注册,编号为NCT02089685。招募工作已结束,但研究者仍在继续监测入组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方案的抗肿瘤活性。
2015年1月13日至2015年9月17日,研究者入组并治疗153例患者。截至2016年10月17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IQR:14.8~18.8个月)。153例患者中,110例(72%)接受了4次Pembrolizumab联合Ipilimumab治疗;64例(42%)接受了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110例患者中,69例(45%)发生了3~4级不良反应。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导致Pembrolizumab联合Ipilimumab治疗组的22例(14%)患者中断治疗,其中17例(11%)患者因同一种不良反应而中断两种药物,5例(3%)患者因一种不良反应而中断Ipilimumab治疗,此后因另一种不良反应而中断Pembrolizumab治疗。12例(8%)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仅中断了Ipilimumab治疗,14例(9%)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仅中断了Pembrolizumab治疗。92例(60%)患者发生了158例次免疫介导的各级别的不良反应事件,42例(27%)患者发生了50例次免疫介导的3~4级各级别的不良反应事件。最常见的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为甲状腺功能减退(25例)和甲状腺功能亢进(17例)。93例患者获得客观缓解。预计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9%(95% CI 60%~75%),预计的1年总生存率为9%(95%CI 83%~93%)。
(编译 张文秋 审校 吴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