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相关胃癌 肿瘤表达PD-L1者的预后更差
韩国庆北国立大学医学院Seo等报告,上皮内肿瘤细胞PD-L1表达可用于预测Epstein–Barr病毒(EBV)相关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是应用PD-1/PD-L1通路靶向免疫治疗的一种合理指征。(Br J Cancer. doi: 10.1038/bjc.2017.369.)
研究组回顾性分析了1318例外科切除或内镜下黏膜下切除的胃癌患者资料,以原位杂交法检测EBV编码区RNA,继而筛选出EBV相关胃癌患者120例,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这个120例患者的PD-L1及PD-L2表达情况。每个IHC标志物的阳性情况,依据检测组织来源分别标记为上皮内肿瘤细胞(iTu)阳性及肿瘤间质免疫细胞(str)阳性。
116例病例可评估,其中iTu-PD-L1阳性57例(49.1%),str-PD-L1阳性66例(56.9%);iTu-PD-L2阳性23例(21.6%),str-PD-L2阳性45例(38.8%)。研究发现,iTu-PD-L1阳性与淋巴结转移(P=0.012)及无病生存(DFS)不良显著相关(P=0.032),而总生存不受影响(P=0.482)。
多变量分析显示,iTu-PD-L1阳性是DFS不良的独立相关因素(HR=12.085,P=0.006)。相反,str-PD-L2阳性与更低的T分期(P=0.003)、无淋巴结转移(P=0.032)及无神经浸润(P=0.028)相关。上皮内肿瘤细胞及str-PD-L2阳性者有DFS改善的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6和0.073)。
(编译 肖旭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