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上皮化生进展为胃癌的分子学因素
新加坡Duke-NUS医学院Huang等对胃癌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的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进行了分析,发现端粒较短和染色体异常的肠上皮化生患者后续发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概率较高,表观遗传学表现正常的患者更可能出现病变逆转消退。(Cancer Cell. 2018, 33: 137-150.e5. doi: 10.1016/j.ccell.2017.11.018)
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癌前病变,增加胃癌发病风险。研究者对10年前瞻性研究中148例非胃癌患者的138例肠上皮化生进行了基因组学分析。
研究发现与胃癌相比,肠上皮化生的突变负荷较低,某些特定抑癌基因如FBXW7存在频发突变,其他抑癌基因如TP53和ARID1A等没有频发突变,有染色体8q扩增,端粒缩短。
测序可较组织病理学检查检出更多的有Hp感染的肠上皮化生。多例肠上皮化生的DNA甲基化谷(DNA methylation valleys)出现超甲基化,总体上没有恶性病变所具有的基因内部低甲基化标志。
(编译 张亦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