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M1野生型标危AML
诱导治疗MRD可细分部分缓解和预后
英国伯明翰医学院Freeman等报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可测量的残留病或微小残留病(MRD),可以通过扩展首次诱导治疗后部分缓解(PR)的定义来改变预后分层,且可预测首次完全缓解(CR)中受益于移植的NPM1野生型标危患者的结局。(J Clin Oncol. 2018年3月30日在线版 doi: 10.1200/JCO.2017.76.3425)
为了评估诱导治疗后可检测的残留病或微小残留病(MRD)对标危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NCRI AML17试验的一部分入组2450例青少年AML或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MRD(MFC-MRD)前瞻性评估。在第一周期(C1)后,将治疗反应分为疾病抵抗(RD)、PR和CR,或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μL CR,或血小板减少<100 000/μL CRi。通过MFC-MRD法将CR/Cri细分为MRD阳性和MRD阴性。没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包括Flt3内部串联重复wt/NPM1-wt患者,再次接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诱导治疗;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在第二周期(C2)巩固治疗。
结果显示,C1后,PR和MRD阳性缓解的患者生存结果相似,尤其是低危和标危亚组患者。C1 RD患者与PR/MRD阳性患者之间总生存期(OS)有显著差异,但是PR患者与MRD阳性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C1后获得CRi缩短了MRD阳性患者的OS,C2后获得CRi对OS的影响则较小。C2 MFC-MRD状态对预后的影响较显著,高危患者MRD阳性的预后作用较小。对于NPM1-wt标危亚组患者,C2 MRD阳性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MRD阳性患者从移植中获益更明显。
(编译 张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