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会议特别报道

晚期子宫内膜癌 Zoptarelin多柔比星二线治疗效果不理想

发表时间:2018-07-04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iller报告,对晚期子宫内膜癌,与多柔比星相比,Zoptarelin多柔比星(Zoptarelin)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并未改善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客观反应率(ORR)、临床获益率(CBR)或不良反应。(摘要号 5503)

    Zoptarelin多柔比星(AEZS-108,AN-152)是一种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细胞毒性杂合分子,因载体分子D-Lys6-LHRH通过化学键直接连接到多柔比星上而组成。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比较佐匹瑞林与多柔比星治疗的OS。次要终点包括PFS、ORR、CBR和安全性。

    作为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入组晚期、复发或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既往铂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将其按1︰1的比例随机分至佐匹瑞林组(267 mg/m2)或多柔比星组(60 mg/m2),每21天静脉注射一次,最多9个周期。

    佐匹瑞林组入组256例,多柔比星组255例,中位给药周期分别为5个和4个。佐匹瑞林组的中位OS为10.9个月,多柔比星组则为10.8个月(HR=1.06,95%CI 0.87~1.30)。PFS均为4.7个月(HR=0.89,95%CI 0.71~1.11)。ORR分别为12%和14%。CBR分别为54%和52%(P=NS)。

    佐匹瑞林组和多柔比星组最常见的2级以上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7% vs. 45%),白细胞减少(21% vs. 18%)、贫血(20% vs. 15%)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9% vs. 4%)。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下降>15%或绝对值<45%的比例分别为7%和13%。

    (编译 张琛 审校 崔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