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肿瘤休眠到转移机制
瑞士巴塞尔大学研究者对肿瘤休眠背后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揭秘了肿瘤细胞如何保持休眠,又如何被唤醒并形成转移瘤。(Nature. 2021年6月2日在线版 DOI: 10.1038/s41586-021-03614-z)
研究者使用了小鼠模型和人体标本,分析肿瘤细胞如何从乳腺癌原发肿瘤转移到肝脏,如何保持休眠及醒来,发现两种细胞在肿瘤细胞这些转变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让肿瘤细胞保持休眠状态的是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将肿瘤细胞控制在休眠状态。唤醒肿瘤细胞的是肝星状细胞,肝星状细胞被激活后分泌CXCL12分子,与NK细胞上的受体CXCR4结合,抑制NK细胞增殖,阻止肿瘤细胞继续休眠,肿瘤细胞因此被唤醒并开始增殖。体内的慢性炎症或持续感染,可使肝星状细胞被激活。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对可能的阻止肿瘤转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基于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免疫疗法,IL-15可增加组织中的NK细胞数量,而NK细胞数量决定肿瘤是休眠还是转移。干扰素γ疗法在体外实验中证实,可促使肿瘤细胞进行休眠状态。还有解除肝星状细胞对NK细胞的抑制作用,也值得在临床试验中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研究者认为,这些研究发现提供了新的免疫疗法的思路,NK细胞是防止发生肝转移的天然屏障,针对NK细胞的免疫疗法可为患者提供预防策略,避免休眠的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研究者将对刺激NK细胞是否可预防转移进行研究。若也能防止其他部位的转移,就有望永久性防止肿瘤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编译 张羽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