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局部进展型前列腺癌患者 短期亮丙瑞林新辅助治疗联合放疗后再辅助去势治疗效果较好
近期,Denham教授等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在线发表的TROG 03.04 RADAR研究提示,对于Gleason评分在8-10分的前列腺癌患者,与亮丙瑞林(22.5 mg每3个月,肌注)新辅助治疗6个月联合放疗(STAS)相比,放疗后再继续应用12个月亮丙瑞林治疗(ITAS)+唑来膦酸疗法更有效;对于Gleason评分为7分或更低的前列腺癌患者,ITAS疗法也很有效。(Lancet Oncol.2014年8月15日在线版)
研究者指出,尽管如此,这些发现都是基于次要终点数据和析因分析,应该慎重对待。作为唑来膦酸与Gleason评分之间相互对治疗结果的影响需更长期随访的结果分析。根据该研究结果,STAS联合唑来膦酸疗法不考虑作为潜在的治疗选择方案。
这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是为了探索应用药物去势新辅助6个月联合放疗再继续辅助药物去势治疗12个月是否比应用药物去势新辅助治疗6个月联合放疗(用或不用唑来膦酸)更有效。
局部进展型前列腺癌定义为:T2aN0M0、PSA≥10 μg/L、Gleason评分≥7分;或者无论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如何,只要临床分期为T2b-4N0M0期的前列腺癌。
研究者依据患者PSA水平、前列腺癌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基线水平将T2aN0M0、PSA≥10 μg/L、Gleason评分≥7分的前列腺癌患者与T2b-4N0M0期的前列腺癌患者按短期(6个月)与中期(18个月)应用亮丙瑞林新辅助治疗联合放疗方案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成4个组。对照组的患者接受6个月亮丙瑞林(22.5 mg每3个月,肌注)新辅助治疗联合放疗(STAS组);放疗后再继续应用12个月的亮丙瑞林治疗(ITAS组),从一开始就联用应用18个月的唑来膦酸(4 mg每3个月,静脉注射;STAS联合唑来膦酸组);同时应用亮丙瑞林和唑来膦酸18个月联合放疗(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前列腺癌特异死亡率。
这是首次报告预先计划评估治疗5年后获得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试验研究。研究采用意向性分析。该试验在网站注册,编号为NCT00193856。
结果显示,共有107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入4组:STAS组268例,STAS联合唑来膦酸组268例,ITAS组268例,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26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7.4年。前列腺癌患者累积死亡率在4组分别为:STAS组为4.1%,S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7.8%,ITAS组为7.4%,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4.3%。全因累积死亡率在4组分别为:STAS组为17.0%,S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18.9%,ITAS组为19.4%,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13.9% 。无论是前列腺癌特异死亡率还是全因死亡率,试验组与对照组都有明显差异。
PSA水平升高的累计发生率在4组中分别为:STAS组为34.2%,S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39.6%,ITAS组为29.2%,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26.0%。与STAS组相比,ITAS组和STAS联合唑来膦酸组的PSA水平升高发生率都没有明显差异。但是,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PSA进展风险降低(SHR=0.71 P=0.021)。局部进展的累积发生率在4组中分别为:STAS组为4.1%,S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6.1%,ITAS组为1.5%,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3.4% ,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骨转移累积发生率在4组中分别为:STAS组为7.5%,S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14.6%,ITAS组为8.4%,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7.6%。与STAS组相比,STAS联合唑来膦酸组的骨骼进展风险增加(SHR=1.90,P=0.012),但是另外两组之间没有差异。远处转移的累计发生率在4组分别为:STAS组为14.7%,S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17.3%,ITAS组为14.2%,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11.1%,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二次干预治疗的累积发生率在4组分别为:STAS组为25.6%,S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28.9%,ITAS组为20.7%,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为15.3%。与STAS组相比,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的二次干预治疗比例降低(SHR=0.67,P=0.024),另外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试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在Gleason评分上,因此研究者对所有组进行了两两对比。析因分析显示,在ITAS联合唑来膦酸组中,PSA进展风险的下降和需进行二次干预治疗的病例数减少只出现在Gleason评分为8-10分的患者,而对于Gleason评分为7分或更低的肿瘤来说,ITAS组要比STAS组更好。18个月的药物去势治疗或唑来膦酸治疗并没有影响总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评分。
(编译 李亚健 审校 马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