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胸部肿瘤

在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Ⅱ/Ⅲ期临床试验中 引入生物标志物选择标准或更易获取阳性结果

发表时间:2014-10-30

    来自美国的一项针对近十年发布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的临床试验数据开展的回顾性分析表明,在临床试验设计上引入基于病理组织学和生物标志物的选择标准,能使临床试验更易取得阳性结果。(Cancer. 2014年8月25日在线版)

    在近十年间新的细胞毒药物和靶向药物不断出现,对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明确病理组织学分型和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Ryan教授等分析了过去十年内在ASCO上发表的针对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所做的临床研究结果。所有数据均来自2004-2014年在ASCO摘要上介绍的针对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做的Ⅱ/Ⅲ期临床研究结果。

    在2989篇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研究摘要中,770篇满足本研究的筛选条件。尽管在此期间,这方面摘要数量每年由107篇降到了46篇,但是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有阳性结果的临床试验比例却在逐年提高。具有基于病理组织学筛选(6%)或者基于生物学表型选择(15%)的临床试验和那些非选择性的临床试验相比,PFS的提高幅度更加显著(分别是21% vs. 8%, P<0.0001;31%  vs. 10%, P<0.0001)

    过去10年内,阳性结果临床试验的比例逐年增加,临床试验的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者认为,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临床试验设计中引入了基于病理组织学和生物标志物的选择标准。因此,更好的引入病理组织学和生物标志物作为临床试验的选择标准,可以帮助更好的选择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使临床试验设计更高效,花费更少,最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获益。

    (编译 虞永峰 审校 艾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