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消化道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风险存在明显的人种差异

发表时间:2014-11-28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总结了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流行病学特点:GIST起源于胃和小肠的黏膜层;以往研究认为亚洲人种并非高发人群,但这项新研究结果发现,亚洲人种中GIST的发病率是其他人种的1.5倍。(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14年10月2日在线版)

    研究者之一Jason Sicklick指出,即使GIST在生物学上与其他肿瘤有区别,但之前的文献从未明确将GIST与其他肿瘤区分开。该研究明确阐述美国GIST发病的高危人群、发病风险、生存趋势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2001年之前,GIST特异的组织学编码尚未应用于医学编码,意味着将来包括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梭形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瘤、硬纤维瘤和KIT阳性转移性黑色素瘤等全都归为一类。目前研究中,Sicklick和他的团队使用精确的新一代病理诊断编码更好地定义GIST在不同患病人群的发病率及发病分布。

    研究者发现,GIST总发病率为6.8/100万,2001-2011年期间逐渐升高。研究期间,GIST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4岁,且男性中多见。

    Sicklick指出,“与既往报道不符的是,我们发现了明确的生存差异,特别是非裔美国人种。在黑种人中,非裔或亚裔/太平洋岛民发生GIST的风险分别是白种人的2.1倍和1.5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放疗科医师、助理教授James Murphy指出:“这些人种成为GIST高危发病人种的原因需要更多研究去探讨,因为这将对整个美国的诊断、预后和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

    (编译 赵菁 审校 袁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袁瑛教授述评:

    近十年,起源于胃和小肠的黏膜层的GIST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发现,美国黑种人中,来自非裔或亚裔/太平洋岛民的人种GIST发生率明显高于白种人,并明确阐述美国GIST发病的高危人群、发病风险、生存趋势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使用新一代病理诊断编码统一规范GIST的病理诊断,填补了临床医生对GIST认识的空白。但是本研究结果能否指导GIST患者的诊治且进一步改善预后,还需要更多大型流行性病学观察研究。